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7)

第十八章 北京的园林(17)

2025-03-31 02:09:15

寿皇殿东面是观德殿和永思殿。

观德殿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明朝时习箭的地方,到了清代成为皇家停灵和追悼祖先的重要场所。

清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20岁出头就病逝了。

顺治帝追封她为孝献皇后,把她的遗体停放在观德殿,并举办了超出清朝廷规定的礼仪等级的祭奠活动。

孝献皇后停灵21天后,在观德殿大门前的空地上火化,顺治当时亲临致祭,并把骨灰放在观德殿供奉。

2年后,顺治皇帝病死,孝献皇后的骨灰和他被合葬于清东陵。

观德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色琉璃瓦歇山顶,大殿的四面外檐绘有旋子彩画。

永思殿位于寿皇殿东面,坐北朝南,东面有吉祥阁,自成一院。

前为永思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通宽近14米,通进深81米,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黄剪边单昂三踩斗拱。

永思门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

七、北海: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北海是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始建于辽代,后来的金国又在辽代的基础上建成规模比较大的太宁宫,而且还把北宋汴京皇家花园的太湖石移放到了北海的琼华岛上。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以琼华岛为中心建造大都,琼华岛及北海就被划进了皇城,这时候北海被称为太液池。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王朝迁都北京,北海成了紫禁城西面的御苑。

由于当时向南不断开拓水面,形成了较大的水域。

到了清代,乾隆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从而奠定了北海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部分。

琼华岛是北海的中心,岛上建筑和景点较多,东有高耸入云的白塔,西有悦心殿和庆霄楼,四周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较多回廊。

北海东、北两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

北海南部有团城,团城上建有规模宏大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从团城北的永安桥登上琼华岛就是永安寺,由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组成,永安寺后有著名的白塔。

白塔位于琼岛之巅,建于1651年,高36米,下面为折角式须弥座,座上是覆钵式塔身。

塔的正面有壶门眼光门,门内刻藏文咒语。

塔顶有悬着16只铜钟的双层铜制伞盖,最上面是鎏金火焰宝珠塔刹。

白塔西边是悦心殿,悦心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前后有出廊。

清代从乾隆开始,皇帝游北海时都会在此殿召见大臣,后来慈禧还特意在这里搭建金漆彩画天棚,并放有铜鼎、铜缸、铜龙、铜凤、铜鹤等陈设。

悦心殿前有宽敞的月台,使它和后面的庆霄楼相联。

庆霄楼的楼额为乾隆所题,是皇家观赏滑冰的地方。

周边的阅古楼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

其依山而建,是上下两层左右环抱的半圆形楼,两层内都有转廊,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

北海东的画舫斋是临水而建的院落,楹阔殿是它的主体建筑,殿前有绕池的朱廊,水池中有游鱼和青萍浮动,当时乾隆皇帝曾经有诗称赞这里:斋似江南彩画舟,坐来轩槛镜中浮,并将这里命名为画舫斋。

北海北的五龙亭始建于明代,五个亭子中以中间的亭子最大,亭间由白石护栏相接,并有S形石平桥相连。

清代,这里是皇上垂钓、观看烟火和赏月的地方。

五龙亭有石桥与岸相通,中亭名为会景亭,系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圆形攒尖顶重檐四方亭,檐下梁枋绘有小点金旋子彩画,在清代时被改为龙泽。

中亭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两个亭子,东边两亭子的名字依次为澄祥和滋香,西边的为涌瑞和浮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