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亭以西是小西天,这里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四面环水,有桥可以通向大殿。
大殿的四面各有一座琉璃牌坊,四角各建有一个方亭,整个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五龙亭以北为澄观堂,原是乾隆皇帝来北海游玩时休息的别馆,院内有浴兰轩和快雪堂等建筑,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摹刻就嵌在快雪堂的走廊墙壁上。
澄观堂的东北方向是九龙壁。
它建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壁高5米,厚12米,长27米,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
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瓦须弥座。
座上的壁面为琉璃浮雕,全壁用七色琉璃砖镶砌而成,体魄巨大精美,南北两面各有蟠龙9条,形态各异,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
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
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庞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
九龙壁上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五条脊上就有30条龙。
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以及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东、西各有一块烧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
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635条龙。
九龙壁的东边是天王殿,又称西天梵境,原是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于1759年进行了重修。
大殿前有一座四柱七楼琉璃瓦牌坊,前额是华藏界,后额是须弥春;殿后是由三座单独券门组成山门,山门楼为彩色琉璃木结构。
天王殿的北边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五间大慈真如殿,大殿为黑琉璃筒瓦黄剪边重檐四坡顶,殿内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像。
八、香山:红叶惹人醉香山又叫静宜园,金代时皇帝曾在这里修建大永安寺,又名甘露寺,在寺旁还建有行宫。
后来历代都进行了扩建,乾隆时期把这里改名为静宜园,但是在1860年和1900年都曾惨遭外国侵略者的抢劫和焚毁。
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
香山主峰是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为557米。
山顶有两块巨石,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周围有如同袅袅升空的香烟云雾,香山也因此得名。
从香山东门进入,经静翠湖就到了双清别墅。
别墅是依山而建的淡雅幽静小院落,院内高坡上有两股清泉注入院中的水池,被命名为双清,泉边的石崖上刻着乾隆帝御题双清两字。
院落中有凉亭、假山和水池,院落西边的石崖为蟾蜍峰——它很像一只蹲着的大蛤蟆。
在双清的西北就是香山寺遗址,香山寺原有殿宇五重,每个殿宇都依山势升高而建,但是由于寺庙早已被毁坏,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石坊、石级、石屏等遗迹了。
从香山寺向北方是白松亭,然后过弘光寺、半山亭和阆风亭,就到达了森玉笏(这里巨石耸立,看上去特别像大臣上朝时使用的笏板),再经过朝阳洞到达山腰。
每年有冬雪时,这里都是观赏雪景的最好地方,所以立有一块西山晴雪碑,碑文是乾隆写的。
从这里经梯云山馆,就可以达到香山的中心玉华山庄。
每年的秋霜时节,这里是观看红叶的最好地方之一。
玉华山庄的东北是昭庙,即宗镜大昭之庙。
它是一座喇嘛庙,是清乾隆四十五年为接待西藏班禅六世进京特地建造的。
庙前有一座雕有云龙图案的大牌坊,以彩色琉璃砖瓦和汉白玉石砌成,其后是高10米的砖石基座虹台,庙的西山腰上还建有一座檐端悬有56个铜铃的七层八角密檐琉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