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垂花门就是四合院的内宅了,它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四面建筑组成。
内宅的北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一般是三间,大型住宅为五间。
在正房的两侧各有一间或几间比较小的房间,被称为耳房。
内宅正房的东西两侧各有分别向院内开门的三间房,称为厢房。
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在厢房的南侧还会建有加厢耳房。
在正房、厢房和垂花门之间,一般有游廊相连接。
还有不少四合院建有后罩房或后罩楼。
此外,四合院的屋檐一般设计成曲线,可以使雨水顺着曲线向边上流,不会滴下来溅到人身上,也不会损坏柱子。
正如前面所说,四合院的居住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的伦理文化观念,住宅的功能和伦理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因为官民有别,所以官员所居住的四合院与普通百姓也有所区别。
在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一、二品官员所建的府宅厅堂,可五间九架(檩数越多房间越大,一根檩为一架,分别有四架、五架、六架、七架、八架、九架)。
三、四品官员的厅堂,可五间七架。
而八品以下官员的厅堂只能三间七架,至于老百姓的只有三间五架了。
当时有官职人的住处称府,而一般富家称宅,平民百姓的住处只能称家。
古时候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官职大小看门当,官员身份看门墩。
门当指的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
典型的有圆形短柱,其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且一般取双数,有的2个一对,有的4个两对。
随着历史的演变,门当已成为象征家族社会地位的标志。
北京官宦家的门当一般是2个或4个,由于在北京的都是七品以上(包括七品)的官员,有2个户对是七至五品的官,而有4个户对的是四至一品的大员。
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就是从此引申而来的,即2个(或4个)门当的人家与2个(或4个)门当的人家结亲,这样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才相当,结亲才合适,也就是户对。
门墩是指固定门扇下轴的门枕,多用石料加工而成,也叫门枕石,俗称门墩。
门墩也是有讲究的,武官宅院的门墩为圆形(象征着战鼓),上饰以狮、虎图案;文官宅院的门墩为方形(象征着书箱),雕刻着仙鹤、花草等图案。
就普通民居四合院而言,北京的四合院讲求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
院内坐北朝南的房子是正房,不但高大,采光和通风条件也好,因为中国传统伦理讲究长者为尊,所以这里是家长的住处。
东西两边为厢房,其高度和宽度都要比正房要矮小一些,是子女和晚辈们居住的住地方。
院落中坐南朝北的房子称为倒座,一般作为客厅或书房。
虽然四合院的整体设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理念,但就是在现代的生活文化体系中也不显得落伍。
在现代化的今天,四合院文化依然有着比较顽强的生命力,随时展现着自己迷人的风采!二、北京四合院的内宅由前可知,进入四合院的垂花门后就是院落的内宅了,通常是指由北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四面建筑合围起来的院落。
内宅的北房坐北朝南,是整个院落的正房,也是宅院中最主要的房间。
北房的台基和房屋的尺度和院落中其他的房间相比较,要高大一些,一般是三间或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