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二十章 北京的胡同文化(3)

第二十章 北京的胡同文化(3)

2025-03-31 02:09: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胡同的名字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阜成门内的苦水井胡同,现在已经叫福绥境胡同了;崇文门外的牟家井胡同现在则叫金鱼池东巷;过去牛街的大井胡同,现在叫天景胡同;在琉璃厂西街过去有个八角琉璃井巷,现在已经改为琉璃巷了。

虽然很多胡同和街巷改名了,但是还是保留下来好多与井有关的胡同和街巷,例如在天坛东路有四块玉胡同,而四块玉就是一个井的名字,因为过去这里有一口井的井台是用四块汉白玉石做的,因此留下了四块玉的美名。

在北京以井命名的街巷中,最有名的就是位于东城区的王府井大街。

除此之外,现在仍然以井命名的胡同有大甜水井胡同、东水井胡同、西水井胡同、沙井胡同、龙头井街、井楼胡同、石红井胡同、大铜井胡同、铜井大院、水井胡同、琉璃井胡同、三井胡同、七井胡同、湿井胡同、甘井胡同、金井胡同、板井胡同等。

五、与河有关的街巷北京城中纵横交织着很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

作为街巷,自然也会有很多跟邻近的河有关系,因此很多街道和巷子都是以河命名,或者用与河有关的东西进行命名的。

例如:元朝在北京建大都后,开凿了通惠河,以解决漕运问题。

后来,这条人工运河从积水潭东经海子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向南沿着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流出城,并与金代开凿的金口河相接,然后东流至通州,与大运河汇合。

到了明代,由于北京城整体向南推移,所以通惠河上段河道被废弃,后来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桥闸,成为通惠河的终点。

清代,经过对东护城河的清理,河水可直达东直门。

明朝时称通惠河为玉河,清代把玉河改称御河。

与这条古运河有关的地名有:海子桥、地安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骑河楼街、骑河楼南巷、骑河楼北巷、银闸胡同、沙滩北街、沙滩后街。

北京的金水河引用的是玉泉山水,从西直门南的西水关进城,沿赵登禹路流入太平桥大街。

元朝时,这条河是利用中都闸河的旧引水渠,把水引到太平桥大街后流向东南方,经西斜街过甘石桥后转向东北方,经东斜街沿西皇城根向北流去,然后向东流进北海。

这条金水河还有一个支流,是从灵境胡同向东直接入太液池。

在元代,太液池就是现在中南海中海水域,那时还没有南海。

元代的金水河是供皇宫使用的。

明代时这条河道成了西城的排水沟,称为河槽。

清朝以后把这条河槽叫大明濠,后又称为西沟沿。

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把今天的赵登禹路一段叫北沟沿,把太平桥大街称为南沟沿。

过去,在这条河道上建造有舍命桥、北大桥、马市桥、厂桥、甘石桥、太平桥、象房桥,这些桥现在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附近的街巷和胡同却留下了它们名字,如厂桥胡同、太平桥大街、太平桥东街、北大桥胡同、前泥洼胡同、后泥洼胡同、二龙路等。

明初建造北京城时,开凿出了南海,并开挖了减水河,以此来确保中南海泄水通畅。

减水河从中南海流出,经北新华街流入南护城河,后来又开凿了东、西两条减水河。

东边的减水河由正阳门东护城河经北深沟、南深沟、草厂九条、薛家湾,最后与金口河旧渠相接,全长三里,被称为三里河。

这条河向东经河泊厂、水道子、南河槽、三转桥,向东南经八里河、十里河与通惠河相连,后来河上还建造了三里河桥。

与这条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南北深沟胡同、薛家湾胡同、北桥湾街、南桥湾街、河泊厂胡同、水道子胡同、三里河、南河槽胡同、三转桥胡同。

与西边减水河有关的地名有:清厂潭、章家桥、虎坊桥、潘家河沿、南下洼、草桥等。

与东城排水河相关的街巷名称有:青龙胡同、北沟沿胡同、南板桥胡同、石桥胡同、石桥东巷、流水巷、流水东巷、墨河胡同、船板胡同、后沟胡同、泡子河东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