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二十章 北京的胡同文化(5)

第二十章 北京的胡同文化(5)

2025-03-31 02:09:15

胡同的北边是四组独立式房屋,有二层楼,也有三层楼,原来都是银号。

其中一间三层楼上面写着大通银号,一间二层楼门上写着万丰银号。

钱市胡同虽然很小,但却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聪明的建造设计者在狭小的空间创造出了紧凑而多样的建筑,从而使这条胡同别具特色。

八、钱粮胡同钱粮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西长约536米、宽7米,沥青路面。

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南与钱粮南巷、钱粮西巷、人民市场西巷、轿子胡同相通,北与钱粮北巷相通。

钱粮胡同在明朝时称钱堂胡同,属仁寿坊,因明时的钱局设在此处而得名。

清朝年间,管理财政的机关叫户部,下设的宝泉局主管铸钱等事宜,当时的宝泉局共设有东、西、南、北等四个厂,其中的南厂就在钱粮胡同。

由于此地的铸钱主要用于发放薪饷,而清代管薪饷又叫钱粮,所以南厂所在地就被人们称为钱粮胡同。

解放后,这里曾是北京工业学院校舍,学院搬出后为居民院。

钱粮胡同路西有一所老宅,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曾在此居住。

当时正处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笼络章太炎,任命他为东三省筹边使。

没过多久,章太炎便借故辞职,回北京后就住在钱粮胡同。

现在钱粮胡同两端都很热闹,一端连着东四,无数过客常来这条大街淘换自己喜爱的衣装、货品;一端紧邻美术馆、三联书店,各式喜爱文学、艺术之士长年出没于此。

九、石大人胡同石大人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外交部街,因有明代皇上赐给权臣石亨的府第而得名。

石亨,陕西渭南人,早年承袭父亲宽河卫指挥佥事一职,后升官至大同都督同知,奉命守卫大同。

蒙古首领也先进犯大同时,被石亨打败,后来于谦推荐他掌管五军大营。

随后在也先攻打北京时,他又立军功。

因此,明景帝很信任他,在自己病重时让石亨代他举行祭祀大礼。

石亨见景帝病重,便联合曹吉祥和徐有贞密谋拥立被从蒙古放回的明英宗复辟。

后来,武清侯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成功。

石亨因拥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赏赐,他也由武清侯升为忠国公。

英宗不仅对石亨言听计从,还让其掌握京城军队。

石亨的府第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他的府第占据胡同北侧1/4的面积,胡同也因他居住而得名石大人胡同。

后来,石亨开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党羽,并开始干预朝政。

他的侄子石彪是员勇将,想做大同守备之职,这样就可以和石亨内外照应。

但是当时的明英宗已经开始对石亨的专横不满,于是借口石彪私自让属下奏请谋取镇守大同一事,把石彪逮捕下狱。

之后,英宗又罢去石亨的职权。

很快,石亨也因此事被捕入狱,还被查抄了家产。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石亨就死在了监狱,他的豪宅也被皇上赐予他人。

后来,这座府第几易其主,清朝时被改建为迎宾馆。

民国孙中山来京时就曾在这里居住。

1913年,民国外交部迁到了这里,这条胡同也被改名为外交部街。

十、鲤鱼胡同鲤鱼胡同原名为老人胡同,它的附近还有举场胡同、笔管胡同等。

举场胡同在明清时期是贡院,是科举考试的考场。

笔管胡同里有一个出名的笔店,专供考生上等笔墨。

当时,每到科举考试,全国各地的学子都聚集于此。

而我们所要说到的鲤鱼胡同就在这附近,当然是取鲤鱼跳龙门的意思,讨个好彩头。

关于鲤鱼胡同,在古代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