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二十一章 北京地名的传说(5)

第二十一章 北京地名的传说(5)

2025-03-31 02:09:15

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沼泽,附近的人只能在山边开垦出几块薄田耕种度日。

而每到夏天,人们就能看见沼泽里喷出水柱,所以人们都说这里有个海眼。

后来,到这里上任的官员想为当地百姓造福,就动员附近的百姓担土抬石把那个海眼填上,想把这片低洼的沼泽地整理好,开垦出良田。

可是填海眼的活一连干了三年,这里都堆成了小山,海眼还没填上。

一天,干了一上午活的人都在休息,看着源源不断涌出水来的海眼却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一个穿青布裤褂白汗衫的白胡子老头挑着担子走了过来。

他见这些人都愁眉苦脸的,就问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为什么发愁。

人们就把自己的愁苦说了出来,老头听后,对他们说自己有个主意。

大家听老头说他有主意,十分高兴,有个人很快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工地总管。

总管一听,立即来见这个老头儿。

他见老头十分精神,就敬重地向老人讲了三年来治水的过程。

老人听后对他说,只要你能给我找来1000名壮小伙儿,这件事情就能做好,总管说能找到。

然后老人又问他能不能找人造一千份锔锅的家什,总管也说自己能做到。

老人听后就说你去找人,现在其他的人跟我上山,在山上修个土馒头。

老人先在海眼北边的山头上量好了尺寸,然后带人开始修土馒头。

十几天后,总管带了1000名小伙子,每人担着一份锔锅的家什来山上见老人。

老人对他说,把这些人分为四组,在东南西北各角建造起风炉,开始化铁。

这1000人开始分头化铁水,经过七天的劳动和准备,在老头的指挥下从四面把铁水向土馒头顶上泼,这样就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铁锅。

但是,造铁锅时差了一炉铁水,造出的锅沿有一个缺口。

后来,老人说咱们大家一齐使劲儿,把这个锅翻过来。

于是大家从北边一起使劲儿,把大锅掀了起来,巨大的铁锅仰面朝天翻了过来后就顺着山势向南滑去。

这时候,老人趁锅还没有落稳,使了一把劲,铁锅就顺势翻了个身儿,正好扣在了海眼上。

后来,人们为了把大锅压住,就在它的上面建造了这座七级玲珑宝塔。

海眼被压住后,人们却到处也找不到那个白胡子老头了,后来都说这是鲁班爷显灵了。

不久,人们发现从锅的缺口处往外渗出一股清泉,泉水又清凉又甘甜。

于是,人们就把这山泉叫作玉泉,把宝塔山叫作玉泉山了。

八、过街楼的传说过街楼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建筑,由城门、城关的建筑形式演变而成,一般建在行人必经的村口、隘口。

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清代时,当时珠市口东大街有家棺材铺,旁边还有一家澡堂。

一天,棺材铺的老板在澡堂里和一个老头儿一边洗澡一边闲聊。

老头儿问他是干哪个行当的,老板说自己是开棺材铺的,说着说着,他就感叹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手上赚不到钱。

老头问他为什么不想想办法,老板说自己一点儿辙也没有。

两个人洗完澡后,老板就给老头儿也付了澡钱,老头不让他付,老板却执意要给,还说就算两人交个朋友。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后,有一天棺材铺门口来了20多辆装满木头的大车,车上的人到了门口什么也不说,就开始卸车。

棺材铺的老板很吃惊,于是赶紧跑出来说,你们拉的是哪一家的东西,怎么往我这儿卸。

这些人说是这里要的木料,老板说自己的店铺都快关门了,那里能买得起这么多木料。

这些人却说没错儿,就是这里的东西,要求送货的还给了条子,连车钱都给了,接着他们卸完车就赶着车走了。

老板想这事可真古怪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人来过问这些木头,老板也就放宽心了,于是找来木匠做棺材。

从这以后,棺材铺的买卖就兴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