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三章 几度沧桑的王府(3)

第三章 几度沧桑的王府(3)

2025-03-31 02:09:14

睿王府进入北京后,多尔衮被册封为摄政王,并修建了摄政王府。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多尔衮做摄政王时,他的王府建在明代重华宫的旧址上,整个王府宏伟壮丽,地基高于地面几丈,而且殿宇恢弘,四周绕以36根檐柱。

当时皇帝太和殿的檐椽都只有两层,而他的却修了三层,由此不难看出他地位的尊贵。

之后,多尔衮被定罪削爵,这个王府就被废弃了。

之后,康熙又下令把旧睿亲王府改建成了玛哈噶喇庙。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命其子孙继承睿亲王封号,并追谥为忠,配享太庙。

这个时候,多尔衮养子多尔博的六世孙淳颖嗣位世袭,但是因为旧府已改成喇嘛庙,皇上就赐地让他重新建府,而新王府就位于现在东单北大街石大人胡同里。

睿亲王新府规模宏大,有房500多间,整座建筑如同缩小的紫禁城三大殿,而且还有东西翼楼、银安殿、二道门、神库、安福堂和后下房,西路为王府花园,东路为宗祠、大厨房、磁器库、灯笼库和戏台等,府门外还有马圈和车房。

睿亲王府的旧府自改建为喇嘛庙以来,一直有喇嘛居住,但因缺乏保护已经败落。

石大人胡同的新王府还保存得比较完整,其内部殿堂雄伟、亭台玲珑、小桥流水,被人称为大同花园。

五、恭王府恭王府最早是和珅的府邸。

他是当时满洲正红旗人、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时期的宠臣。

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后,和珅被抄家籍产,并被赐死。

后来,嘉庆把和珅府第改为王府,赐给庆郡王永璘。

咸丰初年,此府成为恭王奕訢的王府。

奕訢和道光帝同为兄弟,1852年被封为恭亲王,在同治皇帝时任议政王,后任军机大臣,参与了慈禧的辛酉政变。

1872年,奕訢成为清朝第十个铁帽子王,但后来却被慈禧罢去军机大臣的职务。

恭王府位于现在西城区前海西街,它的建筑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四合院组成,府邸的后面环抱着长100多米的二层罩楼,楼后就是王府的花园。

花园的建筑也按照中东西三路布局,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等等。

恭王府的总出入门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这也就是现在王府的正门。

王府有两组并列的院落:西侧的院落在正门前纵列着四排房屋,院南侧有两排房,这里是当时王府办公的地方;东侧院落南边的一排房驻着护卫的旗兵;北面有一座四合院。

正门为两重、三开间,门前有一对石狮,二门为五开间,在二门内就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后殿悬嘉乐堂匾额。

坐落于恭王府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屋顶都采用了绿琉璃瓦和脊吻兽,而整个配殿的屋顶则采用了灰筒瓦。

在王府的东路,前院的正厅是多福轩,后院的正厅是乐道堂;西路前院正厅是葆光室,后院正厅是锡晋斋。

在葆光室和锡晋斋之间有垂花门一座,垂花门南有一个竹圃。

在这三路院落的后部,有长达百余米的后罩楼,楼的东边为瞻霁楼,西边为悬宝楼。

这些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会锦窗,窗口砖雕精细,下层为长方形窗。

恭王府的花园又名萃锦园,其正门在园的南面,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门,门内左右都有青石假山,迎门建造有一座柱形太湖石,石后是一个蝙蝠形的小水池。

水池后是五开间的安善堂,其东是明道堂,西为棣华轩。

堂后有一组叠形的假山,中间镶嵌着康熙御笔福字碑。

花园的中轴最后为五间养云精舍,两侧各接出折曲形的耳房,屋顶形式特殊多变。

东路第一进院前有一座垂花门,右前方有一座流杯亭。

门内的东面有八间房、西面有三间房,其中三间东房名为香雪坞,西房为明道堂。

院北有一个大戏楼,其北边有北房五间、东房两间,据传是天香庭院。

花园西路最前面有一段城墙式的围墙,墙上辟券洞,墙的两端接青石假山,这里还有秋水山房、妙香亭、益智斋等建筑,再往北去就有一个大水池,池心有诗画肪三间,池北有五间两卷房,其东耳房名韬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