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四章 北京的城门(2)

第四章 北京的城门(2)

2025-03-31 02:09:14

这件事情触怒了当时当政的太监们,不久陈嘉言就被朝中太监清洗出局。

到了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正阳门箭楼再次被大火烧毁。

在箭楼重建时,乾隆曾令新换砖石,可是当时管理工程的大臣并没有依照命令施工,仍利用原有的旧材料进行修筑,但是在报价时却按照新的材料来进行报价,以此来中饱私囊。

结果整个箭楼修成后,由于砖石太重,原来的旧门洞出现了内裂现象,按照清朝的制度,督工大臣必须进行重修。

到了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箭楼又一次被烧毁。

如果按照箭楼原来的形状进行修复,估计需要白银近7万两。

而当时刚经过鸦片战争,清政府人力、物力都有困难,但这是整个北京的门户,又不能不修,所以最终选择将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的大粱拆下来,在重新修建时作为箭楼三丈多长的大柁使用,然后历时三年多才最终把箭楼修复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由于联军英军中的印度士兵在取暖时不慎,引发大火,整个箭楼再次被焚毁。

1901年,清政府开始计划修缮箭楼,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陈璧督办这件事情。

当时工部的旧工程档案早已在战火中被烧掉了,旧图纸也找不到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按崇文门和宣武门的形式,根据地盘的广狭将高度和宽度酌量增加,才最终修复了正阳门楼。

这时候的正阳门正楼自地面至最高端为九丈九尺四寸,整个工程于1906年开始修建,当年年底竣工。

1915年,为了更好地改善内、外城交通,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主持正阳门的改建工程。

朱启钤大胆采用德国工程师罗斯凯格尔的设计方案:在箭楼增设混凝土仿汉白玉护栏,在箭楼两侧添砌南北向新墙,全用旧砖砌筑,并在其东、西新墙增设欧式华盖造型浮雕各一尊,箭楼东西两面增筑悬空月台两个,整个工程于1916年完工。

改建结束后,正阳门的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中国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而又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大多数都呈半圆形,只有少数呈方形或矩形。

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地震的余波使整个正阳门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曾专门对箭楼进行全面的大修。

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将正阳门箭楼重新修饰一新,于1990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三、第一税关崇文门崇文门是京师九门之一,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建成,位于现在的崇文区北部,原有城门为明、清时期北京内城南城墙的左门。

它刚开始被命名为文明门,明朝正统年间增修城楼与瓮城后更名为崇文门,寓崇尚文德之意,与正阳门西侧的宣武门相对称,是内外城连接的重要通道,距前门约15公里。

崇文门的城楼面阔五间,宽39米,进深为24米,门楼连台高35米,其还有个俗名叫哈德门。

据相关资料记载:元代哈达王府就建在崇文门内,所以也被称为哈达门,而且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因为哈达与哈德谐音,时间长了之后,哈达门便被演绎成哈德门、哈大门、海岱门等名称。

清朝时,崇文门外有很多酒坊,但京城里的富商巨贾和贩夫走卒却并不是因为酒才熟悉崇文门的,而在于它是进京商货的大税关,每年所收取的白银达数十万两,在崇文门主管税收的官员也因此成了户部有名的肥缺。

崇文门税关于20世纪30年代才撤销,前后存在了4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