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4月,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控制了北京政权后,将此门改名为兴华门。
据说:这是日本人对张作霖施加压力的结果。
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和平门有平掉昭和的意思,冲撞了日本的昭和天皇,便以此门距离新华门最近为由,将和平门改为兴华门。
不久以后,张作霖抓捕了李大钊等50多位共产党人,并在当年的4月28日把包括李大钊在内的20多位处于绞刑。
惨案发生后,广大群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游行抗议。
当时,民间传说李大钊的女儿叫星华,所以兴华门是对李大钊最好的纪念。
张作霖闻讯后,随即下令兴华门更名,有关部门需要立即拟定新名。
因为当时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群众渴望和平,于是又把兴华门改为和平门。
和平门连通了南北新华街,使原本冷清的北新华街马上热闹起来。
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为了方便装运废铁、钢渣车辆畅通无阻地通行,和平门被拆除。
十九、沟通新街市区与城内的复兴门和建国门明清时期,复兴门和建国门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在日本人侵占北京时为了交通方便而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1939年,日本人开始在北京西郊筹建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街市,在东郊筹建工业区。
他们为了沟通两个新街市区域和城内的交通连接,就在东西两面城墙上开出两个新城门,东面的称为启明门、西面的称为长安门,而所开辟的新城门仅仅是一个缺口,并没有设门洞及门扇。
1945年,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北平市政府按照当时复兴、建国的政治口号把日本人命名的启明门改为建国门、长安门改为复兴门。
1946年11月,何思源担任北京市长后,曾在复兴门缺口处增建了一座10米宽的拱券门洞,并加装了铁门。
到了1955年,为拓宽道路,复兴门的门洞被拆除,而建国门则一直处于缺口状态。
二十、新中国政府所在地的新华门现在的新华门在明清时期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20世纪初,这里还是整个皇城红墙的一段,也没有任何门口。
而且现在的新华门门楼在当时也并不临街,反而是距城墙有一段距离。
这座楼原名为宝月楼,兴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
辛亥革命时,袁世凯胁迫清政府的末代统治者皇太后隆裕和皇帝溥仪签了逊位诏书。
当时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把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子交给了他。
1913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第一任大总统。
当时临时国会决定以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并在西长安街开辟出坐北朝南的总统府正门,这也就是现在的新华门。
据史料记载:当年在开辟新华门时还曾经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有人主张用西式建筑的式样,有人主张用古老风格。
几经争论后,最后商定把宝月楼利用进去。
因为当时正阳门内的皇城正门叫中华门,所以新开辟的总统府正门最终定名为新华门。
在对新华门施工时,先把宝月楼前的一节皇城拆掉,然后新砌出两堵八字墙,修建八字墙时随高就低,一抹而下,整个形式很自然,没有给人强行拼凑的感觉。
墙面原有的砖刻装饰图案也很大方。
八字墙的修建恰好就把皇城和宝月楼连接起来,然后又在楼的北面临湖修建了大影壁,这样就使人看不到门内的中南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