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东牌楼这边的街道很短,在明末清初时曾经是马贩子贩卖马匹的地方,后来就形成了马市,所以这里也被人们称为马市大街。
1965年,马市大街改称西四东大街。
西四西牌楼的这一段街道称为西四牌楼西大街,从此往西就是阜成门。
从乾隆年间开始,西四西牌楼这一段被称为羊市大街。
到了1965年,羊市大街和阜成门大街合并,统称阜成门内大街。
整个西四牌楼一带是北京市著名的商业街。
清末民初时,这里的店铺特别多,著名的有:永聚、永德聚、恒聚、广聚和等金银炉房,源兴成、仁永顺、丰源长、永源等米面铺,西广丰油坊,天德馆、兴隆馆、新顺号、万隆号、泰源楼、广来号、东和泰、南永泰、四泰号、西兴隆、东永利、新泰号等肉铺,同和居饭馆、砂锅白肉馆等饭馆,阜升斋、普安斋等靴鞋铺,义和、天吉等首饰楼,永记、佩德永、德源斋、永明斋等钟表店,韫古斋古玩铺,隆泰号、开泰号、泰昌号等茶叶铺,祥聚泰烟铺,仁和堂、天一堂、怀德堂等药铺,长顺染坊,丽丰祥、裕昌厚等绸缎庄,隆盛昌南货庄等,这些店铺在当时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迅速发展,为了改善道路狭窄和交通拥挤的现象,于1954年开始拓宽道路,这四座牌楼都被拆除了。
四、中山公园石坊北京中山公园的南大门内,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牌坊。
这个牌坊是1903年1月8日建成的,最初位于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处,当时的名字是克林德纪念碑。
关于这座牌坊,还有这样的来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堂,进行传教活动。
其中有一些传教士直接干中山公园石坊预地方官府、欺压中国百姓,并由此引发了很多民众与教会势力的冲突。
1898年,山东农民不堪忍受官府和教会的压迫,纷纷加入义和团。
后来义和团的势力快速向直隶、天津、北京发展,京城的义和团很快就达到10万人以上,基层组织有1000多处。
1900年,义和团出于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仇恨,再加上清政府的鼓动和利用,开始在北京焚烧教堂、围困使馆,杀了不少信教的国人。
事件发生后,帝国主义列强驻华公使派使馆卫兵直接屠杀义和团。
这一年6月,比利时使馆公然开炮炸死义和团60多人,英美巡逻队也打死义和团多人,其中以德国公使克林德最为嚣张,他多次率兵四处寻衅,打死义和团多人。
6月20日,克林德从使馆区乘轿子前往总理衙门,走到东单北大街的西总布胡同西口时正好遇上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率队巡逻。
恩海要求停轿进行盘查,嚣张的克林德并不接受检查,反而在轿中直接拔枪向清军射击,结果被恩海开枪击毙。
次日,慈禧下令向八国联军宣战。
8月,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挟光绪西逃。
在逃跑途中,慈禧命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一起同列强议和。
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朝向列强议和的结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朝除了向列强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拆除大沽口炮台等苛刻条件外,还要派遣亲王赴德国就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处建造一座纪念碑。
1901年6月,克林德纪念碑开工建造。
这座按德国人要求建造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座四柱三间七楼石牌坊,它横跨在东单北大街上,位于西总布胡同西口的克林德毙命之处。
牌楼的三块坊心石上刻有德文、拉丁文、汉文三种文字,内容为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道歉的谕旨,在牌坊上还挂着一额,上书克林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