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北口要塞古北口是长城的一个要塞,而古北口城是长城上的城上之城。
根据史料记载:北口城是金朝时期修建的,当时的北口城建于东山和南山山脊上。
到了北齐时期,他们利用北口城的南面和东面城墙新建了北面城墙,城的东端在东山顶,南端在南山顶,这样就接到了北齐的长城。
由于这里地势低,两面的城墙都筑在山脚数米至十数米高的山台上。
城有北、南二门,北门比较低,在一个狭窄的山坡上,其东南方向有一个深16米以上、宽不足2米的城洞,是北齐长城上新建北口城的南门。
古北口要塞北口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地势较高,从东、西、北三面都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城内,守军只要站在东山上,就可以观察到敌方的动向。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认识到了北口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但是北口城却太小。
于是在公元1378年,明太祖派徐达建造古北口城,古北口城把北口附近的北齐长城用城砖加厚作为城的北面城墙,然后在北齐长城南面的高山上修建了南面城墙。
这样城就随着山势升降而呈多角棱形,即把城砖从山顶外侧经凿平的山石垒起来,城墙的内侧仍是山顶,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城,在城外的下面,削山为堑,使敌军难以攀沿。
由于利用了古北口和北齐长城,所以古北口城也被称为城上之城。
八、黄花城长城黄花城长城是北京的北部门户,也是明长城上的险要关隘,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这里的十八蹬长城还是长城著名的险景之一。
十八蹬长城依陡峭的山峰走势修建,直入云端,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云楼。
由于这段长城特别的艰险,所以不少文人都曾写下感叹的诗篇,比如:章士雅就曾经写过天险曾开百二关,黄花古镇暮云间的诗句。
黄花城长城始建于明代。
相传是明朝大将军蔡凯主持修造的,历时多年才得以完成,因此朝廷中有人对此不满,奸佞之臣趁机以工期长,偷工减料为理由参了蔡将军一本,很快蔡将军就被处死了。
事后,皇上又感觉事有蹊跷,于是就派人到黄花城调查,这才发现蔡将军修筑的长城特别坚固、险峻,墙上的砖石经过敲击后不会出现一丝裂纹。
这些人回去后把情况非常详细地禀报给皇上,皇上这时才明白这段长城没有偷工减料,顿时心生悔意。
后来还命人专门为蔡将军树碑立墓,并在城下的岩石上刻上金汤二字,所以黄花城又称金汤长城。
黄花城长城四周的景色也非常优美,它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苍翠,一年中三季有花、四季有佳景。
更为绝妙的是这里明永乐年间的长城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湖水还把三段长城自然断开,形成了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墙的绝妙景色。
这里山水景色与历史景观的有机结合,使人能够获得绝佳的享受。
引言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不仅有着威严的皇城之气,更蕴含着许多淳朴的民风民俗,透出市井百姓的家常生活,翻开北京古旧历史的另一面,既显示了京味十足的文化感,又踏踏实实地谱写了老北京远去的街巷旧情,实在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