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还有鸟市,所卖种类繁多,如:鹌鹑、鸽子、鹦鹉、蟋蟀、蝈蝈、金鱼等。
清朝的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写道:细自鹪鹩大至鹤,买来除却凤凰无。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东大地、鼓楼和德胜门等地的商摊都迁到隆福寺。
随后,此处盖起了木架、铁皮顶的售货大棚,商贩根据行业在指定的柜台经营。
再后来,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售货大棚翻新成砖墙、瓦顶的国营商场,名为东四人民市场,而隆福寺的殿堂逐步被拆除。
20世纪80年代,此处的建筑全部被拆掉,盖成八层楼高的商业大厦,名为隆福大厦。
十一、前门关帝庙庙会前门关帝庙属于道教庙宇,俗称老爷庙,坐落在正阳门外的城门洞西侧。
其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8年正月,原本在瓮城内。
民国二年,政府下令拆除瓮城后,前门关帝庙才露出本来面目。
据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前面关帝庙殿祀精严,朱楹黄覆,绮槛金龛,中奉圣祖御书,额曰‘忠义’。
西庑下有明董文敏焦太史所撰碑记,传为二绝。
关帝庙虽然不大,但来历却很惊人。
据传说:明成祖朱棣曾亲自领兵远征漠北,有一天正当大军进发时,突然发现军队前面的沙雾中出现了一位神:其中袍刀杖,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
独所跨白马。
另有传闻讲道:朱棣远征漠北时,京城中有一匹白马每天早上立于庭院中,不吃不喝也不动,只是一个劲地气喘流汗,直到朱棣的大军返回京城才恢复常态。
百姓们纷纷议论关公将骑着这匹白马前去助战。
朱棣听后非常高兴,马上降旨在正阳门外修建关帝庙,以便人们供奉。
此后,明代的帝王都崇信关圣,并把祭祀关圣的仪式记入了皇家的《祀典》中。
每年的5月13日,朝廷都会派遣官员前往行礼祭拜,如果国家出现了灾难,也要前往上香祭拜。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皇上还封关羽为帝,关羽庙为英烈庙。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司礼监太监李恩齐奉皇帝旨意,携带龙袍、金牌、玉带、九旒冠、牌书,封关圣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掌管神、鬼、人三界,并在正阳门关帝庙建醮三日,致使正阳门关帝庙名声大振,前来拜祭的游客逐渐增多。
关于关帝庙内的关帝像也有众多传说,最为人们所传颂的是:皇帝请相士给大内关帝像占卜(按塑造完成时的年、月、日、时推断吉凶),相士推算一番后,告诉皇上此关帝像主凶。
于是,皇帝又命他用相同的方法占卜前门关帝庙内的关帝像,结果相士说此像主吉,香火一定会非常兴旺。
所以,皇帝便把大内的关帝像与前门关帝庙的关帝像进行对换。
也就是说,前门关帝庙内的关公像是大内旧物。
但百姓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底细,都认为前门关帝庙的关帝像是皇帝御赐的,崇拜之心更加赤诚。
据说:关帝庙的关帝签非常灵验,有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之说。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李若农侍郎文田当咸丰已未科,来京会试,祷于正阳门关帝庙。
签语有‘名在孙山外’,自以为此次必落第耳。
及发榜,中进士高第,此签实不灵验。
至殿试,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氏得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真巧合也。
这种传闻迅速在民间传开,使得关帝签的名声越来越大。
每逢开庙之日,求福、求寿、求子嗣、求功名的人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