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更是数个朝代的京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在此融合。
帝都脚下雍容、典雅、细致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中华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文景观。
其中,老字号商贸文化现象就是京城人文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字号的诞生,源于商贸的日益兴盛。
据《明宣德实录》记载:为了活跃北京城的商贸,曾经从南京迁来27万名商户,从而繁荣了京城的商贸。
像如今的镇江胡同、陕西巷、苏州胡同、山西街等在明初便已经定下的地名,就印证了史料中的这一记载。
在商贸繁荣的同时,许多店铺的字号随之产生,并一直流传下来。
这些流传下来的老字号并非都是北京的土特产,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不同地方的人在京城创建的。
比如:江西的瓷器、苏杭的绸缎、东北的烤肉、山西的药店、广州的海货、安徽的茶叶、山东的糕点……任何地方的人来到北京,都能找到具有家乡特色的老字号。
京城老字号不仅是独特的商贸景观,更是一种历史的传统文化现象。
在京城民间,流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的俗语,因而全聚德也就成为北京的象征。
此外,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老北京人所讲究的身穿瑞蚨祥(绸缎店)、腰缠四大恒(钱庄)、头戴盛锡福(帽店)、脚踩内联升(鞋店);还有马家老铺的月盛斋、烤肉宛、稻香村、同仁堂药店、马聚源帽店、荣宝斋、鹤年堂药店、六必居酱园等,都生动地表述了北京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也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
一、御厨创建的仿膳饭庄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内,是我国第一家专营正宗宫廷风味菜点而驰名中外的老字号饭庄,创业于1925年,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创办人赵仁斋、孙绍然、王玉山和赵承寿等人原本都是清朝宫廷御膳房的厨工,清王朝在191l年被推翻后,他们都失业在家。
后来,在赵仁斋的倡导下,他们联合起来于1925年在北海公园的北岸开设茶社,仿照清宫御膳的做法制作不同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并为茶社取名仿膳。
仿膳茶社的各式点心、菜品制作精良、色形美观、口味独特,具备了清宫御膳的鲜、酥、清、嫩等特点,因此深受游客们的青睐。
1956年,已经改为国营的仿膳茶社正式更名为仿膳饭庄。
3年后,仿膳饭庄迁到了漪澜堂、道宁斋等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
仿膳饭庄共有3个庭院、15间餐厅、500个餐位。
餐厅内描龙画凤,并配以大型的彩绘宫灯、黄色的台布、椅套、餐巾,即便是餐具,也都采用标有万寿无疆字样的仿清宫瓷器或银器。
由于陈设古朴、宫廷特色浓郁,而且靠山面水、景色宜人,在此用餐自然别有一番情趣。
仿膳饭庄经营800余种宫廷菜肴,最有特色的要属宫门献鱼、燕尾桃花虾、凤尾鱼翅、一品官燕、金蟾玉鲍、油攒大虾、金鱼鸭掌等;有名的点心包括一直坚持手工操作,并保持了传统特色与口味的小窝头、肉末烧饼、芸豆卷、碗豆黄等。
最著名的仿膳菜肴要属满汉全席了,原材料均是名贵的海八珍、禽八珍、山八珍、草八珍等,制作时采用满人烧烤与汉人炖煮焖炸等技法,可谓汇集南北口味的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