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仕精明能干、做事圆滑,非常善于交际。
到民国初年,他已成为商界的知名人士,先后担任了北京市商务委员、北京市商会会长等职。
随着地位的提高,正阳楼的生意也更加兴旺,天天都有大量顾客用餐。
这些顾客中还有许多军政界的要人,比如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等。
他们不但经常在正阳楼设宴待客,甚至国宴也在正阳楼举行,因此正阳楼成为当时北京最红的饭馆。
正阳楼的声名远播,除了孙学仕的社会地位在起作用外,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饭菜做得好,色、形、味俱佳。
特别是大螃蟹和涮羊肉,非常有特色。
每年秋季是螃蟹最肥壮的时候,也是正阳楼出售蒸大螃蟹的时候。
届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正阳楼品尝螃蟹。
据清人夏人虎在《旧京秋词》中记载:北京蟹早,曰‘七尖八团’。
旧京之蟹,以正阳楼所售为美,较市价数倍,然俗以不上正阳楼为耻。
正阳楼出售的螃蟹都是从盛产螃蟹的胜芳地区(河南省地名)购买的既大又活的螃蟹,运回北京后先放在水中养两天,等螃蟹吐出胃中的杂物后再用清水清洗,并用细麻绳拴好螃蟹的爪子和大夹子,最后放入笼屉中蒸熟。
正阳楼的螃蟹按个卖,并且月份不同螃蟹的价格也不相同。
比如农历7月,尖脐螃蟹是最肥的,所以价格也是最贵的;8月的团脐螃蟹最肥,当然价格也是最贵的;因此有了七尖、八团之说。
吃螃蟹是非常麻烦的,因为螃蟹的肉在壳里,剥壳比较费劲,为了方便食客,正阳楼专门准备了吃螃蟹的工具:小锤子、小镊子、小木板等。
吃螃蟹还离不开鲜姜和米醋,这是为了去寒、提味,因此正阳楼还备有上好的山西米醋和鲜姜末,以方便顾客食用。
涮羊肉是北京人非常喜爱的食物,提起它,老北京人都会提起正阳楼的涮羊肉。
据清人魏元旷在《都门琐记》中记载:正阳楼以羊肉名,其烤肉置炉于庭,积炭盈盆,加铁栅其上,切生羊肉片极薄,渍以诸料,以盘盛之。
其炉可围十数人,各持盘于炉旁,解衣端盘,且烤且啖,佐以烧酒,过者皆其香美。
早年,正阳楼曾在永定门附近设有羊圈,购回的羊都会放入羊圈中喂养,等羊肥壮之后再宰杀,宰杀后剥皮,然后按部位压肉。
什么是压肉呢?就是在羊肉的上下各放一块冰块,冰块与羊肉之间用油布隔开,24小时之后,羊肉内的腥膻味和血汤就都会被压出,肉变得挺实好切。
正阳楼有几位专门切羊肉片的师傅刀工非常好,所切的羊肉特别薄,每片有8寸长,并卷成刨花状。
他们按羊肉片的不同部位分盘码放,顾客喜欢吃什么部位的羊肉都可以。
涮羊肉离不开佐料,而且也讲究佐料,所以正阳楼备有酱豆腐、韭菜花、咸韭菜、辣椒油、花椒油、卤虾油、料酒、米醋、生芝麻酱、熟芝麻酱、高酱油、小磨香油、白菜头、香菜、酸菜、粉丝、小芥菜、糖蒜等。
正是由于正阳楼的涮羊肉肉质好、佐料全、味道鲜,所以才名扬京城。
抗日战争时期,正阳楼的生意逐渐走向衰败,最终因严重亏损而于1942年关闭。
1984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阳楼在打磨厂西口重新开业,既经营快餐,又经营中、高档炒菜,而且还保留了当年的服务标准。
六、宫廷素菜全素斋全素斋以生产宫廷素菜闻名于世,其产品制作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味道鲜美、名荤实素,色、香、味俱佳,在餐饮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成立得早,成为北京老字号的传统企业。
全素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