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八章 京城老字号(7)

第八章 京城老字号(7)

2025-03-31 02:09:14

老北京人都喜欢喝茶,清末的户部文选司郎中巴鲁特崇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北京饮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熏制者。

茶店首推西华门北拐角之景春号,宫中日用皆取之。

……景春茶色极纯洁,而香味不浓。

以香味而论,当数齐化门北小街之富春茶庄,及鼓楼前之吴肇祥为上。

……景春、富春皆久已歇业,惟肇祥独存耳。

这不但说明北京人喜欢喝花茶,还说明吴肇祥茶庄出售的花茶质好味香,是京中茶行的榜首。

吴肇祥茶庄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呢?据茶庄的职员介绍,为了降低茶叶的成本和经营出自己的特色,吴肇祥总是派自己茶庄的人到南方办货。

安徽、杭州、汉口、福建等地都有茶庄的人在收购茶叶或薰制茶叶。

由于这种办法采购来的茶叶成本低、质量好,所以茶庄便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茶叶,以此迎来众多顾客。

此外,吴肇祥茶庄发展壮大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茶叶品质好,那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应该是对茶叶的薰制。

在茶叶的熏制上,吴肇祥从来不会为了省钱而偷工减料。

比如:薰制花茶所用的茉莉花虽然价格高,但薰制出的茶叶味道非常好;而白玉兰花的价钱较低,可薰制出的茶叶味道也较差,根本无法和用茉莉花薰制出的茶叶味道相比。

所以,吴肇祥绝不用白玉兰花替代茉莉花来薰制茶业。

因此,茶叶泡后颜色淡黄、味道浓香,并持久不散,购买者络绎不绝。

据说:光绪末年,吴肇祥茶庄的茶叶传入清宫,并受到皇室成员的喜爱,从此每年都卖给清宫上千斤茶叶。

因此,吴肇祥茶庄的名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生意越加兴隆。

旗人都喜欢喝茶,他们对茶叶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想要做旗人的买卖非常困难。

可是吴肇祥茶庄却有许多旗人顾客,而且大部分都是常客,他们只买吴肇祥的茶叶,就因为他的茶叶颜色正、味道好。

早些年,花茶是吴肇祥茶庄的主要经营项目,后来经营范围扩宽,乌龙茶、紧压茶、红茶、绿茶等也都摆上了柜台。

由于茶叶加工的要求严、质量高,因此成为众多顾客的首选。

新中国成立后,吴肇祥茶庄在生意全盛时期建筑了一座三间门面的楼房,外表颇为壮观,生意也因店面的敞亮而日益兴隆。

没想到,这种风光的场面只维持了一年,就因为后院厨房起火,整座店的20余间房屋全部落架,货物殆亦无余……后来经过整修重建,吴肇祥茶庄才又在旧鼓楼大街路东的原址营业,但热情待客的店风丝毫未改。

八、漆器老字号华丰斋华丰斋华丰斋原址在隆福寺街,是北京漆器家具业的老字号,在老北京众多金漆镶嵌作坊中最具有代表性。

华丰斋始创于1914年,创始人魏焕丰出生于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当时的孩子通常只有两条出路:上学考功名或学门手艺养家糊口。

经过一番思量,魏焕丰选择了第二条路。

1906年,年仅15岁的魏焕丰只身来到京城,进入位于隆福寺街王俊江开办的永信局小器作坊当学徒。

当时的永信局除了制作硬木的柜子、桌子等,还修补宫廷、王府中用坏的家具。

当学徒可是件非常遭罪的活,每天的工作不光是手艺,还要伺候好师傅,如打洗脸水、做饭、收拾房间,甚至是倒夜壶。

而且,按照行里的规矩,师傅不点头,就没有作坊用他的徒弟,除非自己开店,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没有哪个学徒能拿出这么多银两来开办作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