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斋对制鞋的原料非常讲究,比如:礼服呢鞋面采用一个铜板厚的上好呢子;洒鞋和双脸鞋的皮脸是厚硬平整的驴屁股皮,又叫股子皮;足青细布鞋面是在织布厂定织、在染坊定染的;千层底多数都用新料做成,很少在中间夹旧布;纳鞋底的麻绳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正是由于天成斋的鞋质量好、价格低,在经营中以诚待客、决不敷衍,并做到了质次保换、一保到底,所以天成斋才能迅速壮大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天成斋鞋店也参加公私合营,并进入了鲜鱼口百货商店。
此后,相继改名向阳鞋厂门市部、北京布鞋厂门市,直到1985年才在原址恢复了老字号:天成斋鞋店。
十、专营丝绸的瑞蚨祥瑞蚨祥绸布店坐落在前门外大栅栏里路北,开办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创办人是山东省章丘县的孟洛川。
瑞蚨祥的前身为瑞蚨号布店,总店在济南城内,是由孟鸿升开办的。
孟家世代都做布匹生意。
当时,山东有一种土布叫大捻布,经久耐穿,很受百姓欢迎。
勤劳肯干的孟鸿升便来往于城市与乡村,贩卖大捻布。
多年之后,由于积攒了部分钱财,孟鸿升便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在济南开办了一家布店。
他虽然是个商人,但粗通文墨,瑞蚨祥开店之初想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好名字。
于是,他把几位懂得文墨的好友请到家中,经过推敲,众人都认为瑞蚨好。
因为古代的传说中讲道:有一种虫子叫青蚨,比蝉稍大一些,喜欢聚集在铜钱上,因此人们又称青蚨为铜钱。
而瑞蚨便是给人祥瑞、多聚钱财的意思,从此孟鸿升的布店就叫瑞蚨号。
布店开张后,生意日益兴隆起来。
大约在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孟鸿升过世,其子孟洛川继续经营瑞蚨号。
孟洛川头脑灵活,又善于想办法,自从接管瑞蚨号后,布店的生意更是上了一层楼。
此时,孟洛川决定扩大经营,于是开办了一家织布厂,专门生产大捻布,以供自己销售,店铺的门面也扩充到了三间。
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加兴旺、万事顺心、吉祥如意,他把瑞蚨号改称瑞蚨祥。
大约在1890年,孟洛川到北京办事,发现北京的客流量非常大,买卖特别好做。
因此,回到济南后,他便派职工带上大捻布到北京销售。
这种大捻布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没多久带来的布匹就卖没了。
经过三年的来往奔波,孟洛川开始在北京开设了瑞蚨祥分号。
北京瑞蚨祥的商品非常全,包括高、中、低档的皮毛、绸缎、呢绒、花布、蓝布、白布等。
同时,布匹质量特别好,所卖呢绒、绸缎都是在苏州的织厂定织的,并在每匹绸缎上都织有瑞蚨祥字样;所卖花色布匹也都是用上好棉纱在指定作坊定织、定染的,因此布匹缩水小,还不褪色。
此外,在经营中从不以次充好、欺骗顾客,所以上至官僚商贾、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到瑞蚨祥购买布匹,以至老北京有了一句著名的谚语:头顶盛锡福,身穿瑞蚨祥……瑞蚨祥在做达官、显贵的生意时,经常采取不收现金、实行记账、年终再结算的办法。
所以,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黎元洪、王克敏等官僚都购买瑞蚨祥的布匹,即便是一次购买上万元的货物,也都是先记账,年底再结算。
瑞蚨祥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发展也极为迅速,相继开办了瑞蚨祥鸿记绸布店、瑞蚨祥皮货店、东鸿记茶店、西鸿记茶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