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斋始建于同治年间,坐落在前门外煤市街路东,是由正阳楼的东家孙学仁出资开办的,当时叫做正明斋饽饽铺。
由于正明斋的糕点融合了满汉各族的饮食精萃,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货真价实、质地优良,自产品问世后便备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很快就成为宫廷御膳,正明斋业也因此成了北京城有名的饽饽店。
正明斋的特色糕点有玫瑰花饼、鸡油饼、黄酥月饼、干菜月饼、奶油萨其马和杏仁干粮等等,特别是蜂蜜蛋糕、状元饼、杏仁干粮更为有名。
蜂蜜蛋糕的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白糖、桂花、瓜仁、青梅、生油,在经过打糕、灌糕、烘烤、冷却等诸多工序后精制而成。
所作蛋糕多为鹿茸长方形,表面呈棕红色,内部为淡黄色,青梅、瓜仁、青丝露在表面,口感细腻、松软,味道香甜纯正,具有养身、润肠、清火等功效。
状元饼是正明斋的传统产品,上面刻有状元二字。
关于状元饼的由来,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北宋年间,每当进京赶考时,各地考生都会到开封府应试,希望自己金榜题名,有一份好前途。
当时,有一位聪明的商人为了迎合考生希望高中的愿望,以面、糖、蜜、鸡蛋等按比例制成面团;将青梅、冬瓜、大枣、桃仁等制成果仁馅;用面团包好馅后,放在炉中烘烤。
商人给这种饼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状元饼,表示吃了这种饼的人能够考中状元。
状元饼一经推出,就受到考生的喜欢,他们纷纷购买。
后来,由于这种饼口感好,且具有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就连皇室贵族也前来购买品尝,或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生意十分兴旺。
杏仁干粮的表面为棕黄色,具有酥松、棉软、清香利口、入口即化等特点,是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糕点。
关于杏仁干粮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清乾隆年间有个穷书生,他发奋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京赶考的路费,只能暗暗流泪。
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母亲便借来面、油、糖,与自己积攒的甜杏仁等精心制作了许多好吃又不硬的干粮。
书生带上这些干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京城,并金榜题名,留在朝中为官。
后来,每当吃饭时他都会想起老母亲做的杏仁干粮,于是就让家人给自己制作杏仁干粮。
天长日久,这种干粮就逐渐传到了民间。
咸丰年间,正明斋的糕点开始被列为御膳房佳品,慈禧经常用其赠送宫妃、宾客。
正因为如此,许多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都到正名斋购买,使得正明斋声名大震、顾客盈门,并因此获得了京城食品四大名斋的美称。
民国时期,在京的大军阀、大官僚也都喜欢吃正明斋的饽饽,并经常订购。
20世纪30年代,随着政局的动荡,正明斋的生意也大不如前。
解放后,正明斋在经历了公私合营、字号被取销等事件后,终于在1979年重新挂起了正明斋的大匾,使这个百年老店再次跃入人们的眼帘。
十三、声名远扬的王致和臭豆腐在北京,若提起臭豆腐,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王致和,因为一个臭字已经传遍了全中国。
关于臭豆腐的由来,据说是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
公元1669年,安徽的王致和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本打算在北京继续学习,以便再次应试,但离下次科考还有很长时间,因此又想回归故里,可盘缠已经用光了,而且当时交通也不方便。
无奈之下,闲居在会馆中的王致和决定在北京找份差事,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