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一章 曾经的历史(8)

第一章 曾经的历史(8)

2025-03-31 02:09:14

公元1161年,海陵王出兵伐宋,在采石大战中失败,被自己的将领完颜元宜所弑,死后被以庶人之礼安葬,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公元1162年,因大内起火,烧坏了十六处妃嫔的住所,还烧毁了太和殿、神龙殿、厚德殿,金世宗命人重修这些大殿。

整个中都的宫殿全部按照北宋汴京皇宫的规制构筑,在建筑风格上也承袭了北宋的奢丽纤巧。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攻打金国,蒙古大军很快就包围了中都。

蒙古兵进城后,金军与他们展开巷战。

后来,金国各地的援军纷纷赶到,成吉思汗见取胜无望,只好撤走,但是这次战争却使中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大举伐金,结果金军大败,逃回中都。

同年8月,金将胡沙虎举兵反叛,入宫杀死卫绍王,拥立完颜殉为帝,史称金宣宗。

次年,宣宗请和,献出歧国公主和大量金银珠玉,成吉思汗才带领大军撤退,这时的中都已是残破不堪了。

为了躲避蒙古军的威胁,金宣宗决定把都城南迁汴京。

1214年5月,宣宗命丞相完颜承晖辅佐太子留守中都,自己带领一干文武大臣南迁。

一个月后,成吉思汗派军再次包围中都。

金太子逃走,完颜承晖率兵坚守。

第二年5月,中都被蒙古军攻破,完颜承晖自杀。

由于长年的征战,此时的中都城已是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

七、元朝的大都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翌年死于清水镇(今甘肃清水)。

他死后,其子拖雷担任监国,并奉汪古部监国公主之命进驻中都。

当时中都城内的很多建筑已经严重损坏,所以蒙古的统治者便派人维修和重建部分建筑——主要是宗庙和学校。

公元1234年,窝阔台消灭金国后,任命胡土虎掌管中都一带的事务。

他在当地横征暴敛,导致民生凋敝、城市萧条。

蒙哥继承汗位后,在中都建立了行尚书省,封牙刺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睹答儿等人为断事官,总管天下的财赋。

此时,蒙古国的政治中心仍在蒙古草原上的哈剌和林,中都只是蒙古统治者控制华北和中原的政治与军事据点。

后来,忽必烈在蒙哥的授权下开始掌管漠南汉族地区的军民,并把自己的驻节地点选在草原边上的开平。

公元1260年,蒙哥去世,忽必烈从鄂州返回中都,匆忙即大汗位。

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想当大汗,于是起兵造反,忽必烈被迫退到中都,并在东部诸蒙古王和汉人军将谋臣的支持下,以此为基地打败了阿里不哥,建立了大元王朝。

元朝初建时,都城虽然仍在被称为上都的开平,但忽必烈已经开始在中都修建宫室,分立省部,以便于对华北、中原地区的统治,并为下一步的迁都做好准备。

至元元年(1264年),他将燕京正式改名为中都,而府名仍为大兴。

公元1266年12月,忽必烈诏安肃公张柔、行工部尚书段天祜等开始筹建中都宫城。

金国中都旧城由于金元战争的影响,当时已是惨败不堪。

因此,忽必烈放弃了旧城址,选择在旧城东北以金国的离宫为中心兴建新的都城。

整个工程征用了大量民工,进展非常快,第二年4月就已筑好宫城。

1271年,忽必烈开始建大内皇宫,并于第二年2月改中都为大都,定为元朝的京都。

1274年正月,大内的宫殿已全部建成,忽必烈进驻,并在正殿接受百官的朝贺。

1276年,外四城基本建好。

此时,朝廷下令,让旧城的居民全部迁进新京城,并在这里修建宅第。

20年后,与京杭大运河相接的通惠河完工,整个大都的营建工作宣告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