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京味文化 > 第十章 北京的婚姻礼俗(6)

第十章 北京的婚姻礼俗(6)

2025-03-31 02:09:14

(一)择婚禁忌京城婚俗在择婚上尤其禁忌血亲婚。

旧时有骨血不倒流这一说法,在民间则是指单向舅表婚(即姑母的儿子有优先娶舅父女儿的权利,但舅父的儿子却不能娶姑母的女儿,从男子这方面说,是娶舅家之女,所以是舅表婚),这一风俗流行在景颇族、独龙族、德昂族及部分纳西族、拉祜族中,汉族和满族也都有此忌讳。

除此之外,还有外婚制和内婚制两方面的禁忌。

我们从京城婚俗发展史上不难看出,北京曾经有过氏族外婚禁忌、氏族内婚禁忌、民族内婚禁忌、同姓不婚禁忌、表亲婚禁忌等等。

清初,满族和汉族不能通婚,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满汉禁止通婚的禁忌被打破。

但是森严的等级差别依然存在,在礼制上和法律上都对婚姻产生了限制作用,门当户对成为中国传统婚姻最重要的标准。

(二)议婚禁忌俗语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虽然这话有些过于绝对,但却反映出媒人在婚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谈及议婚禁忌,让我们先谈谈媒人禁忌。

媒字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氓》一诗中,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诗句。

而媒人一词最早见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中有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媒人已成为合法婚姻的主要标志。

凡是没有通过媒人撮合的婚姻,都要遭到道德、礼教和世俗的谴责与否定,被众人视为大逆不道。

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大防的封建思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类的贞女品德,使旧时许多人家的姑娘养在深闺人未识,男女之间的婚姻自然而然需要奉行无媒不交的原则。

作为媒婆,一般都能说会道,但也忌讳四处张扬,在说媒的开始要尽量避人耳目,否则婚事未成,事情却弄得满城风雨,对谁都不好。

除了议婚之外,结婚也不能没有媒人。

因为职业的需要,媒人是对民间的婚嫁禁忌了解最深、传统观念保留最完整的人物。

男女双方结婚时,有关的风俗礼数需要他们的传播、提醒和协助……(三)定婚禁忌在订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问名,即男方在求婚后要求媒人问及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好准备合婚的仪式。

而近代北京的问名习俗,则是看男女属相是否相匹配。

只要不是马与牛、羊与鼠、蛇与虎、兔与龙、鸡与犬、猪与猴等在一起,就可以合婚。

在合八字时也有忌讳。

就拿写庚书而言,桌上需要放一对烛台,中间放上笔墨砚台。

而且笔要两支,墨要两锭。

磨墨的时候,两锭墨需要同时磨,写男方庚书时要用一支新笔,写女方庚书则要用另一支新笔。

笔墨皆成双,则表示吉庆,且庚书中男女的生庚和字数必须成双。

除此之外,在议婚阶段中,纳彩、问名等婚仪被顺利通过之后就该纳吉一项了。

纳吉就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消息告知女方的一种礼仪。

旧京城有句俗话:成不成,三杯酒。

也就是指男方邀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先后要去三次,而且每次都要带一瓶酒,成与不成等到第三次就知道了。

就是说,第三次喝酒,便是订婚仪式。

(四)嫁娶禁忌结婚大礼的安排在民间有许多讲究,而在老北京更是有本命年不结婚之说。

过去的北京,由于人们对灶神的信仰,大多选在腊月二十五至三十这五天内嫁娶。

据《帝京岁时纪胜》载:二十五日至除夕为乱岁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驾,诸凶煞俱不用事,多于此五日内婚嫁,谓之百无禁忌。

于是,人们将这五天定为吉日,寓含吉祥如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