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事如烟: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全集 > 第10章 暗风吹雨入寒窗(4)

第10章 暗风吹雨入寒窗(4)

2025-03-31 02:09:33

几天后,石筱英陪我母亲去张聋医师家。

看病归来,石筱英搀扶病人上楼,软言宽慰,笑容可掬。

可是一下楼,笑容尽失,双眉紧皱,只对小阿婆嘱咐了又嘱咐,匆匆离去。

小阿婆吩咐下人速速去买一只钢精锅和一套碗筷,并每次用完沸水煮滚。

  肺痨。

张医师一言九鼎。

四十年代的肺痨有如今天的癌症,且由唾液传染,民间谈之色变,闻之心惊。

小阿婆冰霜脸,刀子嘴,一而再、再而三地关照每天给母亲送饭上楼的珊珊:星儿他娘吃不了,统 统倒掉,侬不要嘴馋,吃了也要生病,生了病没药医,送掉小命……  珊珊圆脸煞白,哆哆嗦嗦上楼。

  自从珊珊跟随我母亲,两人同餐同桌早成习惯,母亲食量小,珊珊胃口大,常常是珊珊打扫战场,风卷残云盘尽碗光。

目睹母亲人比黄花瘦,目睹全家惶惶不可终日,十四岁的珊珊再憨再拙,也意识到后果严重。

但她对母亲的忠心如故,只是不敢再碰剩余的饭菜。

日复一日,母亲也觉出了蹊跷,探病者几近绝迹,珊珊也不再收拾饭的残局,母亲害怕:莫非莫非……  一日晚饭后,我做完了作业上楼去看母亲。

母亲正用晚餐,小圆桌旁坐着珊珊,眼睛碧绿,她真的受不了黄澄澄飘香的炖鸡香的诱惑,可母亲却是一小口一小口像喝汤药似的喝着鸡汤,她舌尖无味,再好的菜也没胃口。

母亲把珊珊打发下楼,问:  阿波囡,我得了啥毛病,为啥一直不好?  谁都不告诉她真相,可怜的母亲居然向六岁的女儿发问。

小阿婆曾严禁告诉,据说病人一旦知晓会悲恸而身亡。

我一听,把两条小辫摇摆得像拨浪鼓。

  一定是得了恶病,大家都避开我,要不是你和星儿太小,我真不想活了啦!  言罢泪珠儿扑簌下来,一滴一滴无声地在清癯的脸上滑下。

瞬间,同情心,爱心,侠义之心交织汇合,不自量力的六龄童一心想帮助母亲,分担母亲的忧虑,轻轻地搂住母亲的玉颈,一下一下地亲吻母亲的双颊,宽心话滑至嘴唇:  没啥,没啥,小阿婆讲侬是着凉,重伤风,要传染的。

  情急之中,把小阿婆教的谎言拿来劝慰。

  童心纯真,童言无假。

母亲的泪光网住了我,探究言语的真伪。

我从来没有说过谎,一旦扯谎难免耳热心跳,为掩饰我急忙端鸡汤,举小勺想喂母亲。

母亲摇摇头推开小手,仍固执地凝视女儿。

小女儿不想只谈病,极力岔开话题:  姆妈,侬吃一口,我也吃一口,好吗?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程式曾是母亲对女儿做的,明眸上闪过一缕光亮,微微颔首,她错把六龄童言当真。

  喂母一勺,喂己一勺,六龄童依偎在母亲身边,一勺来一勺去,全然忘却了传染两个字。

等楼梯上响起踢踢踏踏的脚步声,珊珊要上来收拾碗筷,我才想起自己的小油嘴,急急忙忙放下碗跑回后房。

直到今天 ,我仍然能感受到母亲温暖的目光流连在女儿的背后。

父亲的移情别恋,使母亲万念俱灭,哀莫大于心死,母亲病在身上,病根却在心里。

也许小女儿美丽的谎言使她重燃生机,女儿的陪吃使她不再感受孤独,母亲的食量慢慢地有了好转。

  珊珊见鸡汤所剩无几,喜形于色,急急向大小阿婆报告。

小阿婆燃香礼佛,答谢菩萨保佑。

希望在寒冬里生长,在冻土下拱动,星村十号的小楼渐渐回暖。

  只是在母亲的病略有起色之时,她的女儿日见萎顿。

我老是觉得右颈痛,自己摸摸有一串硬结,疙疙瘩瘩,红肿胀痛,渐渐影响到嘴巴的开合。

母亲的小灶失却了诱人的香味,我不再欢蹦乱跳,不再淘气滋事,在实在受不了的那天,悄悄跑进亭子间告诉心慈的大阿婆。

大阿婆慌慌张张戴上老花镜,凑近灯光察看我的右颈,泪珠儿噗噗地落在衣襟上。

她跌跌撞撞地去走廊,踮起脚步跟摘下话机,哆哆嗦嗦地拨了一串数字,沙哑着嗓门找解先生。

想必是老眼昏花,拨错了电话,对方咔嗒一声挂了线。

  父亲没找到,却是惊动了小阿婆。

  我吓得躲避在大阿婆的背后,但照旧被小阿婆拎出,按在灯光下反反复复问:是不是偷吃了你娘吃的羹?大阿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阿婆的话像额角上开了天眼,话里有急躁也有讥讽:阿姐,侬是享福的人,不晓得的。

这个小囡生的是栗子颈,从她娘那边传染的。

  叫侬痛叫侬痛,痛煞侬顶好!小阿婆得理不让人,气咻咻地恶骂。

  大阿婆劝小阿婆带我去看医生,但小阿婆说:用不着,小囡的毛病不要去烦她爹。

几天后,一个江湖郎中被领进了家,点燃一枝蜡烛,烤一烤剪子、镊子和刀片……我被珊珊紧紧抱住,我痛得昏天黑地,没有麻药却土法上马做了手术,只看到鲜血淋漓。

小阿婆声色俱厉地警告大家:不准告诉顾月珍,不准动顾月珍吃过的东西。

  疼痛,惊吓,羞愧,击垮了六岁的我。

术后感染发烧,创面溃烂肿胀,小阿婆不知从何处去弄来一帖膏药,替我敷上。

土膏药有奇效,烧渐退,肿渐消,半月之后,留下了一串丑陋的疤痕。

  小阿婆告诉母亲,说波儿罹患重伤风,注意传染。

母亲自知体质羸弱,染上了只会给大家添麻烦,就不再过来。

母女之间只一板之隔,声息相通,却不能相依。

母亲似乎有所察觉,也有疑虑,几次推门而进,俯身看望女儿。

这时候我有点手忙脚步乱,拉扯被角,尽可能遮住颈后的黑膏药。

  战火渐渐逼近。

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军占领南京,直逼上海。

远处隐隐响彻沉闷的炮声。

  我所上的大通路小学变相停课。

里弄里的大户人家陆续迁离。

小阿婆对改朝换代没有看法,她不相信权势者会体恤戏子。

她只担心母亲的病不要再传染给别人,当然,首先是宝贝孙子。

我母亲自觉沉疴难愈,神思恍惚中更衣沐浴,亲手恭请观音大士上楼,供奉于前房五斗橱上,日日焚香,天天持斋。

她虔敬地祈祷:规避俗世中人,不许星儿进房,不许波儿挨近,杜绝荤腥,淡茶素餐,食毕倒入痰盂,再令珊珊拎出去倒掉。

  万念俱灰的母亲,这个时候只信观音大士;她把身心交给了菩萨,万念成了一念。

一念即是信念。

也就是这种虚弱的寄托支撑了她的整个精神世界,之后,身体倒真的有了起色。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