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事如烟: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全集 > 第12章 鸿飞哪复计西东(4)

第12章 鸿飞哪复计西东(4)

2025-03-31 02:09:33

自古以来艺伶需要众星捧月,戏迷也像影迷一样要有万千之众才好。

丁是娥是十里洋场的宁馨儿,崛起于战后的上海滩,浸淫于好莱坞式的时髦,神往于金元帝国的自由开放,她的奋斗与拼搏本是为了切断与原生社会的脐带。

出道以后,曾一度风头出足,戏院门口少男少女恭候、蜂拥;走在街上也会招来一帮戏迷,要签名要合影,多少人以与她说上一句话为荣,这种让她晕乎乎醉醺醺的感觉正是她梦寐以求的。

听说丁是娥有过这样一个戏迷,绰号叫无所谓。

他家里不是太有钱,却也不是穷光蛋,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丁是娥,他却每天有闲泡在丁身边,曾一度有丁的地方必有无所谓,鞍前马后地侍候,似乎只要看见丁是娥,他就心满意足了。

为此常有人寻他开心,说:你的皮夹子被小偷撮去了。

他看也不看:无所谓。

再说:你儿子生病啦!答:无所谓。

有人小跑着过来报信:你家房子着火了!他依然会说:无所谓。

久而久之谁也不知道他姓啥名啥。

时隔半个多世纪提起无所谓,老人们仍会会心一笑。

  上艺解散,丁阿姨走入上施,丁父便把解洪元拒之门外,斥之为拆白党,嫌他解散上艺,嫌他无私房奉送,无厚礼进贡,以致父女争吵,老人以回湖州乡下为要挟,迫使女儿重择情侣,可老人哪里知道,这个时候的解洪元对丁是娥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解放后,解洪元像一只机敏的猎犬活力充沛,又俨然成了沪剧界的一方代表而非一团代表,凡有人群的地方必有解洪元,有热闹之处也必有解洪元,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共产党信任他,他也紧紧跟着共产党。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上艺瓦解前后,解洪元的蒸蒸日上、头角峥嵘激起了丁是娥极大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往往是关注与爱意的起点。

从这个时候起,丁是娥阿姨的眼里才真正有了解洪元。

旧社会的沪剧皇帝似乎转瞬间变为政治新星,这哪怕是国民党的飞机在头顶扔炸弹的时候,解洪元依然坚信国民党反攻不了大陆,天下是共产党的。

而这种对于时局的判断永远只属于男人,并且解洪元不同于演艺界的别的男朋友,他有政治头脑。

私下里她也问过他:你这么积极想做啥?他说,他渴望成为一个能吃公家饭的共产党人。

之后她问自己该怎么办?那些旧日朋友在红旗一闪之际皆作鸟兽散,走了的走了,躲了的躲了,有一些是她主动回避。

应该说解洪元身上那些热气腾腾的新气象还是感染了她,也影响了她,她被解洪元身上诸多的光华闪花了眼:沪剧公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沪剧改进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影剧工会沪剧分会主席,等等,解洪元简直红得发紫。

不论丁是娥有多能干,但再能干的女人依然不能与男人比。

而解洪元的脑子与解洪元带来的信息正是她所迫切需要的,只要解洪元找上门来,丁是娥定是眉开眼笑,她把此视作上苍对自己的垂爱。

  丁阿姨自己没有文化,缺少判断力,丁父就更加没有头脑了,所以当解洪元被丁父挡在门外的时候,丁是娥则是火冒三丈,与父亲大吵大闹,以致断绝了对老父的供养,双方僵持三月之久,终以老人妥协告终。

  1950年3月以后,丁家大门对解洪元敞开,渐渐的有了半个主人的地位。

  从1950年到1953年,上海沪剧界发生了哪些大事呢?  解洪元的沪声剧团维持不到四个月,旋即于8月与丁是娥一起组建了集体所有制的新上艺沪剧团,强强联合重又成为戏台搭档。

  1950年9月,顾月珍也赶紧重建集体所有制的努力沪剧团;1952年1月上艺、中艺解散,成立民办公助的上海沪剧团,解洪元为团长,邵滨孙、丁是娥、石筱英为副团长。

  1953年2月3日,民办公助的上海沪剧团经上海市文教委员会批准,成为唯一国营的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团长流泽(文化局干部,兼任很多团的团长),副团长解洪元,艺委会主任邵滨孙,副主任丁是娥、石筱英。

  1953年9月,陈荣兰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市人民沪剧团,1954年被任命为副团长,兼党支部书记。

解洪元改任艺委会副主任,此后便渐渐疏离政治,政治地位与艺术地位的下坡路由此时开始;而丁是娥与我母亲顾月珍则作为旧艺人的代表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来,于1958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沪剧名角中的第一批党员,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这三四年时间里,中国大地发生了最大的大事是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团结一致打击美国佬。

1951年6月6日中国文联要求加强抗美援朝宣传,举办义演、义展、义卖,将所得捐献飞机大炮。

豫剧演员常香玉率先义演捐献香玉号飞机,旋踵之间,各剧种纷纷响应,沪剧界于7月14日在新光大戏院隆重义演反映解放前后三年间上海一石库门内六户人家不同生存状态的新戏《一千零一夜》,参与演出者二百二十余人,可谓是群英荟萃。

主事者是沪剧界义演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洪元。

  沪剧界呈现空前团结与通力合作。

7月12至13日通宵排戏,14日就正式登台演出,每天日、夜两场。

原定四天义演八场,谁知观众热情如沸,票房外排起了购票长龙,结果延长义演日期为十二天二十四场,使捐献一尊大炮变成了一架沪剧号飞机。

  此举轰动了上海滩。

然而二百三十余人协力合作的一次义演要旷日持久地维持十二天,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名伶各有脾气,朝夕相处中谁都难以保证旧有的宿怨不擦出火星,酿成灾祸。

演出临将结束之时,解洪元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给他带来麻烦的恰恰是他最亲近的两个女人,丁是娥与顾月珍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导火线是我那不懂事的弟弟,三岁的小星儿。

  新光大戏院地处闹市,参演的演员太多,管理也成为一道难题。

后台热闹得像茶馆,各名伶家的保姆及子女常去嬉戏。

奶妈小凤香喜欢带着星儿与别家的保姆聊天。

小星儿胖嘟嘟,嘴甜甜,很讨人喜欢。

那一天,奶妈聊得忘乎所以,小星儿就一个人开溜,东探探,西看看,一不留神滑进了丁是娥的小化妆间。

  丁是娥在剧中扮演舞女,有一套自备的行头是一条缀镶晶晶亮亮珠片的跳舞裙,在灯下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彩,刚刚由管服装的熨平,挂在衣架上。

小星儿被珠片吸引,悄悄蹭近,伸出小手摸摸看看。

  不许摸,啥地方来的小赤佬,滚出去!丁是娥从妆镜中看见小男孩乱动她的戏装,火冒三丈,车转身吼道。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