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场革新的先驱者,牛郎星成了第一批大量销售的个人电脑。
这是第一种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任务为本的电脑。
计算机界的保守派们完全忽视了这种理念的重要性。
大型计算机的痴迷者们总在炫耀着大型机处理大批工作的优势。
但是大型计算机就如长龙巴士一样——所有人都想同时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效率的确不错。
而个人电脑就像一辆小汽车;司机想到哪,它就能去哪。
人们不需要再按照大型计算机的时间计划表来安排工作,只要有一台微机,任何人就可在任何时间做电脑操作。
个人电脑的推广者们看到了它强烈的号召力。
这使效率不高的计算机变成一种消费品,就如《Popular Electronics》的编辑介绍牛郎星时所称:家家户户有电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些话使盖茨和艾伦振奋起来,他们看到了牛郎星的缺陷:它没有软件。
买家只能自己写,如果他们写不了,那从本质上说,买的机器就没用。
这正是盖茨和艾伦可以解决的问题。
牛郎星首先需要一种编程语言。
盖茨和艾伦打电话给制造牛郎星的公司,该公司位于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城,向他们承诺将提供一种编程语言。
他们选择了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的Basic,它主要是为DEC公司生产的微型计算机设计的。
Basic(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比Fortran要更适用于短程序,也更容易学,因为它的指令比较简单。
这种语言十分流行,它的原作者是两名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他们宣称这组程序没有所有权,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地使用或者修改它。
不到六个星期,盖茨和艾伦就为牛郎星完成了一套Basic版本。
他们俩达成了名叫微软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兜售这个程序。
艾伦乘飞机到新墨西哥州完成了这笔交易。
很快,微软的Basic卖得非常好,甚至卖到500美元一套。
这样的好市场使盖茨离开了哈佛,没再回去。
2007年,比尔?盖茨辍学创业32年后,获得母校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学位。
——译者注牛郎星退出了微机舞台,但微软的Basic语言仍是重要的编程工具。
原因是盖茨和艾伦把它与英特尔的通用芯片线做了匹配,而英特尔的芯片是牛郎星和后来许多个人电脑的心脏。
Basic语言的价格占到一台小小的电脑的整个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引起了很多电脑爱好者不满。
他们开始复制程序,免费地到处发送,声称软件应是一种公共资源。
盖茨坚决反对这种把软件看作是电子世界中的水和空气的说法。
他公然指责盗版者为窃贼。
大多数的编程爱好者应该意识到,你们当中的大部分用的是偷来的软件,他在一本电脑杂志上写道。
他讥讽地嘲笑他们这种共有理念,他刻薄地评论道:硬件是要钱买的,但是软件却是用来共享的。
有谁关心写软件的人是否得到报酬了呢?谁关心?比尔?盖茨。
个人电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不计其数的人们开始卖掉他们的打字机,更换成台式电脑。
一切的一切,包括从图案设计到文字处理到档案管理,在电子技术的帮助下,都能更容易更快地完成了。
1980年,IBM,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商决定开始生产个人电脑。
IBM有自己生产一切部件的传统,但在当时的形势下,IBM得把个人电脑的两块最重要的部分外包出去,因为这要便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