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罔生志全集 > 第六章 铁佛堂之变

第六章 铁佛堂之变

2025-03-31 02:11:13

香河铁佛堂。

wenxuemi。

com相传早年间,香河一带发大水,漂来一个端坐在莲花座上的铁佛。

人们遂破土建寺,将铁佛安放寺中,给寺起名铁佛堂。

自此,香河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数年之后,寺内敲钟忽然发出东光——东光的声音,铁佛亦有泪状。

人们猜测,铁佛要去东光县。

有好事的人,唯恐铁佛离去,遂用铁索将铁佛一臂琐住。

当夜,只见一道红光飞出佛堂,铁佛挣断手臂,直奔东光而去。

后据去过东光人讲,铁佛果真去了东光县,当地也建大佛寺一座,并将铁佛的断臂用铜质修复,用铁索将铁佛拦腰琐住。

每当敲钟时,发出的是铁佛堂的声音。

无疑铁佛还惦记着香河一带的百姓。

日后,铁佛堂四周有民定居,渐成村落,名为铁佛堂。

先不论真假,年代久远,早已无从考证,但这确是目前铁佛堂这座寺庙由来的最官方解释。

但铁佛堂真的只是一座寺庙吗?当然不是。

(哼,就算真是,在本小说中也不是!)这其实是一群神秘的人,一个神秘的组织。

据传他们都不会武功,也不隶属于任何势力,但却在武林中颇受尊敬,位列武林三圣四禁八派十门中十门的最后一位。

千万不要小看这最后一位,泱泱华夏几千年历史,武林门派多如过江之鲫,大大小小不下万千,为何单单只有这二十五家名列在册?除了铁佛堂,剩下的二十四家无已一不是实力雄厚,威震一方的豪门巨派。

你想想,在近几个世纪中华大地连绵战火的洗礼之中多少帮派灰飞烟灭,而这二十几家不仅自己撑了过来,其中大部分还马革裹尸,浴血奋战,为华夏建国立下了不世战功。

政府的默认,再加上百千年来的积累发展,早已是根深蒂固,枝叶茂盛,这些家族的外支也早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如今的江湖,早已不是江湖。

如今你不在江湖,其实已经身处江湖。

当然,真正的家族门阀子弟是不允许离江湖之外,居庙堂之上的。

几千年的传统,武林有武林的尊严,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与执政者关系再好,终究不是一路的人。

民族有难,国家遇险之际,一切自不必说,要钱出钱,要命出命!和平年代,大方向遵从政策领导,却也基本保持江湖自身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江湖事,江湖了!这铁佛堂何德何能,一个不会武功的小组织,竟也能与各大豪门巨阀同列,位于十门之中?这都是缘于铁佛堂的一门惊天秘术,不腐不死之术!何为不腐不死之术?不腐也就是定尸,所谓定尸,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形态完全停留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施术之人技法精湛,则可留尸体千载而不腐不变,且散发奇特香味,经久不散。

更有甚者,可形成活舍利,即人们常说的金刚琉璃体。

20世纪九十年代震惊中外的香河老人,死后几年不腐不变,且有体香缭绕,最后化为金刚琉璃体,应该就是铁佛堂的弟子。

只是不知道一向对普通民众保密甚严的铁佛堂怎么会如此不小心将自己的冰山一角曝露在大众的视线之内。

不死也就是截命,将性命从阎王爷手中截留之意。

依此奇术,可将重症或重伤不治濒死之人导入假死状态,留住一口气最长可至十年!而铁佛堂之所以可以备受武林尊崇,忝为十门之末,正是靠这不死之术。

江湖多风雨,历来不乏争斗,有争斗自会有伤亡,有些时候的有些奇异伤病,虽可医治,但却需要很多时间来做准备或是搜集药材,但你能等,病人能等吗?这就需要铁佛堂的不死之术,先行续气截命。

也有人得了不治之伤病,也不急着寻医,干脆就来个不死之术,医病的方法慢慢寻找。

几百年来,武林各大门派,几乎都受过铁佛堂这不死术之惠,没有受过的也不敢保证以后不会有用到之时,所以为示尊敬,将铁佛堂列入武林十门之列。

铁佛堂名声很大,其实核心成员也就是能运用不腐不死之术的,三代加起来现在一共只有九人,江湖人也不分辈分称他们为铁佛九子。

这主要是因为不腐不死术的传承条件过于苛刻,导致很难寻得合适的传承之人,据说这一代目前还没收到一名传承人。

可以说,铁佛堂是武林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参与一切江湖纷争,不依附于任何江湖势力,虽在江湖,却不属于江湖。

是武林中公认的两片净土之一。

它欺负不了别人,但别人若是敢欺负它,那毫无疑问就等同于叫板整个武林。

究竟是何方神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容逸尘有些纳闷。

铁佛堂是一个寺庙,但铁佛堂弟子住的却是一个隐秘的小村子。

容逸尘十岁的时候曾跟老头子,也就是他的师傅来过这里一次,所以这路虽难找,也还勉强记得。

说起来,这铁佛堂和容逸尘师门倒也算颇有渊源,老头子和铁佛堂的老家主很是谈得来,几乎每年都要见上一面,促膝长谈几日,最后再酩酊大醉一场。

所以容逸尘一听有人要滋扰铁佛堂,便撂下尹柔匆匆赶来,其实也不是存心捉弄小姑娘的。

听老头子说,这铁佛堂似乎跟少林颇有渊源。

说是渊源,倒不如说是怨源。

相传当年达摩到华夏弘法大乘佛教之时,正值南北朝的分裂时代,社会治安极差,民心凋敝,原有的佛教教理偏重于追求个人名利,趋附权贵,造成世风日下,道德观念也愈来愈难以发挥制衡作用。

达摩行医济世,遍施爱心,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引起共鸣。

北魏国师菩提流支精善针石药理,神鬼奇术,善于为高官大户说经乞福,医病辟邪,他以说法传扬自己,一时名声颇盛,因而对达摩的声誉鹊起心怀嫉恨,遂进谗言于南梁君主梁武帝,使梁武帝对达摩这个乐于厮混民间,不先至皇宫拜见的和尚产生很大误解。

达摩带来的全新禅理激怒了抱残守缺的大臣,他们伺机以诡计加害达摩。

遂将达摩困于一地牢之中,以火焚之,达摩临危若定。

突围至长江,面对滔滔江水和凶猛的追兵,以一束苇草为舟飘然渡过彼岸,众人大惊疑为神仙。

这便是后世所传的一苇渡江。

达摩一路来到北魏,继续寻找师傅指引的可以弘扬大道的地方,菩提流支发现嵩山少林寺颇似达摩所说的地方,为阻止达摩修行,火烧少林。

是夜突降罕见的大雨,少林寺因而无恙。

达摩看到寺前的两株桂树,顿然明白他已经找到修行弘法的所在。

达摩面壁九年,对禅学佛理和武功都有了更深的彻悟,少林寺住持慧光感于达摩的功力,主动让出宝座给达摩。

达摩主持少林寺,开始了华夏禅宗的兴起。

达摩经多方考验,收神光为徒,改名慧可即禅宗二祖。

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

而菩提流支对他的五次陷害七次毒杀反成就了大师的功德。

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

直到有一天,达摩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所以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时,达摩中毒不治,溘然化灭。

灭渡二年后,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面含微笑,翩翩独逝。

再查看棺中果然无尸,只留一履。

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佳话遂传遍天下。

菩提流支闻讯后咳血三升,卧床百日,不眠不食,遂终于彻悟,摔门狂笑流涕而去,自此杳无音讯。

此后隐有他的传人弟子显于人世,救死扶伤,驱鬼辟邪之后便飘然而逝,但每见少林弟子必绕道三里而行,以示愧然。

后逢大难,颠沛流离至香河,借寺立名,是为铁佛堂。

此后便一直隐居于此。

不知这到底是秘闻还是传说,但铁佛九子都姓菩提这一点倒是武林皆知的。

寒鸦。

疏桐。

残垣断壁,朽柱倾台。

行将垂死的大桐树下一口默默的枯井。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破烂村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冷清。

当然冷清了,一个村子中就住着九个人,而且还是九个整天只顾着捣弄瓶瓶罐罐,神兵鬼符的怪人。

只是今日的这份冷清中却有着一丝的不寻常,因为,这份冷清居然毫无生气!容逸尘的眉头跳了跳,鼻子突然一抖,血腥味!容逸尘心里一惊,难道有人真敢跟整个武林作对,动铁佛九子?不及多想,腾身而起,快的就像一道月夜魅影,顺着血腥味的方向窜去。

转过村后祠庙的侧门,是一处靠山的绝壁。

山壁宛如一张从天垂下的糙布,笔直,突兀地耸立着。

其间斑驳陆离的青石从上到下愈来愈小,愈来愈密,直至——红。

血红。

极度的血红。

容逸尘的身子轻轻震了震,一股久违的莫名怒火在心头腾然升起,上下流窜,缭绕不止。

前方崖壁的正中间青石斑驳处,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心字!心?心字有什么可怕?又不是死字,鬼字?一个大大的血红狰狞的心字!那是挺骇人的,但江湖人向来刀口舔血,见了血字最多一惊,又怎会真正骇怕?只是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血字,还是一个————肉字!天啊,肉字!莫非?这个大大的狰狞的心字是由制造者用很多细小部件在崖壁上硬生生镶嵌而成。

而这些细小部件已经不能用恐怖、恶心、变态等来形容,所有看清楚它们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场噩梦!眼珠子,耳朵,手指,脚趾,踝骨,膝盖,鼻子,嘴唇,脚跟,手掌,肋骨,脖颈,几只脚丫,数片**,还有数不清的碎肉与碎骨。

四个早已被削刮得血肉模糊只剩圆球的头颅充当了这个心字的三点一勾。

而这制造者似乎还觉得最后一勾仅用一个头来表达不够酣畅淋漓,不够锋芒毕露,又在头上安插了一根黝黑丑陋的男根。

看着这个字,你甚至都能感觉到制造者在作品完成后心里极度扭曲变态的满足,骄傲,与快意。

不只是满足,骄傲,与快意,你甚至能感受到一种疯狂的虔诚和排山倒海而来的解脱之欲。

到底是谁?居然有如此狠辣之心肠,如此疯狂之手段,如此泯灭之人性,如此高深之功力?是碧落之上的九天渊魔,还是黄泉之下的七世厉鬼?容逸尘的眼睛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寒意。

悲哀,愤怒。

对一名身受师门熏陶,行十万路,为三千善,信仰行路不止,为善不绝的赤血之人来说,再没有比如此漠视生命挑战人性更让他怒发冲冠悲愤莫名的事了!修习不动如山心法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情绪如此的失控。

深吸了几口气,稳定心神,此时需要的是冷静。

忽地,他发现视线前方的崖壁边角似乎有一缕白色。

是的,就是一缕白色。

好大的胆子,行此人神共愤之事还敢滞留不走?容逸尘身形一动,已跨越十几丈的距离来到了白影之后。

你根本就感觉不到他的移动,就好像他本来就站在这里一样。

若是有人认得此招,绝对会惊得三魂出窍,这骇然便是武林失传已久的轻功绝学缩地成寸。

一缕淡淡的檀香萦入鼻端,干爽,温润。

容逸尘的心里升起了一片祥和,刚刚的些许怒气似乎也淡了下去。

好厉害的佛功!他没有动手,因为他知道这个人肯定不是凶手。

可是这个人似乎却不这么看他。

猛一转身,一泓秋水带着耀眼的光芒向容逸尘刺来。

剑不快,不狠,但却带着一股无敌的气势。

这不似人间应有的剑法,因为只要是人,他就会有自己或多或少的执念,有了这些执念,他的剑就不能达到无欲无求,无心无式,无形无意,无处不在,无坚不摧的大无境界。

而这把剑,虽不到亦不远矣!嘶嘶吞吐的强烈剑气疯草一般地滋长着,庞大无匹的浩然正气如洪水般滚滚而来,地上的落叶,然后是草皮,草根,泥土,沙粒,一层层地被剥去,最后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凌烈的剑气在半空中凝起了一尊巨大的气佛。

此佛慈眉善目,祥和自然,但微显突兀的是手中正挥舞这一把几达丈二的伏魔巨剑。

容逸尘能够明显感觉到对方心中压抑着的滔天怒意,看来也是个正道之士,把自己误作凶手了。

但事已至此,喊停解释显然是不大现实的,因为他甚至已经听到了脸上汗毛簌簌折断的声音。

好凌厉的剑气。

容逸尘皱了皱眉,他本不欲动手,但对方含怒出手,毫无保留,此时已是避无可避。

伸手在腰间一弹,铿的一声,一把窄窄薄薄几近透明的软剑握于手中,迎着排山倒海而来的剑气,闪电般地点出了九下。

一声龙吟,九星合一,一条若隐若现的紫色气龙从剑尖窜出,虽体小形弱,但龙毕竟是龙,那股睥睨天下的皇者霸气,唯吾独尊的不世风范却是足以移山裂海,毁星逐月。

一是霸绝天下的帝王真蕴,一是祥和纯正的浩然佛气。

终于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