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纳西族象形文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又叫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
从文字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时候的形态。
它最早被画在木头等东西上,后来因发明了纸,这些符号图象又被写在了纸上,形成东巴文经典。
现在保留下来的纳西族象形文字大约有2200多个,它们具有浓厚的图画特点,一个字像一种事物或其含义。
但是,它又和图画所追求的美感不同,因为其主要功能是表达某一个物体或者含义。
它用简单的笔画画出事、物、意的轮廓,并把一个字与一个字进行区别。
其造字方法主要是依类象形、变易本形、突出特征、依声托事四种。
所以用这种象形字写出的句子,大多时候像是一幅图画,而且只具有一种提示意义的作用,没有固定的读法。
这种特点导致在纳西族人居住的地方,人们会说纳西语,却不认识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更不读不懂经文。
只有少数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看懂经文,并读出其中的句子。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在明末清初时,丽江纳西族中的一些东巴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格巴文。
格巴的意思是弟子,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弟子创造出的文字。
一直到今天,纳西族人所创造的这两种古文字还在使用,成为文字史上的一个奇迹。
由于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并被使用的象形文字,所以它被称为人类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现在,纳西族还保留着很多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的东巴经。
这些经书记录了纳西族先民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神话、宗教、哲学、诗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研究纳西族文化和东巴文有着重要作用。
三、纳西族婚俗纳西人的婚俗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婚事一般由父母做主,由媒人撮合,讲究门当户对。
纳西人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禁止同姓同家族的人结亲。
结婚都要经过订亲、请(送)酒和婚礼三个阶段。
欢庆婚礼的人们在纳西语中,订亲叫日蚌,意思就是送俩。
纳西族的父母在自家男孩长到五六岁时,便开始为他物色媳妇。
一般是请东巴算八字和生辰,然后到寺庙烧香求签。
如果看中女孩的生辰属相都很好,男方的父母就请媒人带一壶酒去女方家为儿子说亲。
如果女方的父母经过考虑和调查后同意这门亲事,双方就会在女孩十岁以后选择一个好日子订婚。
订婚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去礼物,这个过程叫送小酒。
男方送的礼物包括白米20斤、好酒5斤、红糖2包、茶叶2包。
送了小酒之后,如果双方对婚事不满意,还可以反悔。
如果女方想退婚,就把所收礼物退还;男方想退婚,把决定告诉女方就可以了。
送过小酒后的一年,男方要向女方送第二次礼,这次叫送大酒。
礼物除了酒、红糖、茶叶外,还要送上一匹布、两件衣服、一对玉石或银手镯、30斤猪肉和一些现金等。
这次送礼要披红挂彩,由媒人和男方亲友把东西送到女方,女方家里则用酒席招待客人。
而且,人们在喝男方送来的酒时,要称赞酒好、酒甜,这样表示双方很乐于结为亲家,也有祝贺的意思。
吃完酒席后,女方送一壶酒和两盒红糖给男家作为回礼。
送过大酒之后,双方对婚事就不能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