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酒的第二天,男家的亲戚要到女方家去看看,此后两家人就开始相互来往。
送过大酒订婚后,男的在每年端午、中秋和冬至,都要请媒人给女方送去几斤大米、2包茶叶和红糖。
农忙时,男方还要请未婚媳妇来帮助,走时送给她一些优质小麦作为回报。
每年春节,没有完婚的男女各自找个伴友,一起前往对方家里拜年。
但是他们不能互相谈话和接触,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更不能做出越轨的事情。
等男女双方到了20岁左右时,两家就要商量选出一个好日子举行婚礼。
婚礼由男方家族中的长者操办,并由他分派族人办一些具体的事情。
结婚的前几天,族人会在新郎家的院子里搭彩篷,在大门外扎迎亲牌坊,挂宫灯、贴对联。
在洞房的门框上挂一个用红纸糊着的筛子,红纸上写着麒麟在此,并在上面插3支用桃木做的箭,用来驱邪。
在结婚的前一天,媒人带着男方的亲友和吹鼓手,抬着迎亲用的衣服、布匹、酒、肉、米、糖、茶、饵块等物品去女方家。
女方家会把送来的彩礼放在自己家院中的方桌上,举行点收仪式。
当天晚上,男方在自家院子里摆好糖果、蜜饯、酒和茶水招待附近的青年。
他们边唱祝婚歌、边跳舞,以增加喜庆的气氛。
女方家同样在本村招待男女青年,大家一起唱嫁女古歌。
入夜之后,新郎要和一位小男孩睡在新床上,进行压床,据说这样可以使新郎以后儿孙满堂。
在结婚的当天,新郎穿上长衫和马褂,带着插花的礼帽在门前迎新娘。
新娘到了之后,他就走上前去掀开花轿的门帘,扶新娘出轿,向送亲的人鞠躬致谢。
新娘进门时,按照风俗要跨过门槛上的马鞍,说明新娘从此就是男家的成员了。
新人在祖先祭台前拜过祖宗后,进入洞房。
此时,新郎要换上新娘送来的拴有红线的新鞋,再次出新房招呼客人。
新娘则脱下红大褂,重新梳妆打扮,换上新的衣服。
过了一会,两个新人一起到堂屋进行认大小仪式,即按照长幼亲疏对在场的人鞠躬行礼。
接下来,按照传统习俗,男女宾客入席就座。
在男宾席上,新娘的兄弟被尊为上宾,坐在首席上;在女宾席上,新娘的母亲坐在首席,其他客人则依长幼次序入座。
举行喜宴时,新郎和新娘要向来宾敬酒,亲朋们则举杯祝新人幸福。
这天晚上,青年人在新郎家的院子里唱婚歌、喜歌和欢乐调。
主人则用酒、糖、茶、瓜果和点心招待他们,新郎和新娘也出来向他们敬酒。
新婚的第二天,婆婆要亲自端来并喂新媳妇一碗莲子粥、一碗面条,以示对新娘的关心。
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和女婿要回门。
这天吃过早餐后,早已经妆扮好的新娘和新郎在朋友和亲属的陪同下,带着茶、糖、肉、饵块等礼物去女方家。
新娘在快到自己家时要放声大哭,表示自己急着见到自己的家人。
进家门后,新人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和长辈,最后向客人敬酒行礼。
客人们喝完酒之后,送给新人一些礼物。
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会到新郎坐的桌上敬酒,同时想出很多办法戏弄和刁难新郎。
当天傍晚,新人不能留宿于女方家,必须返回自己家。
在离开之前,岳父和岳母要回赠些酒、糖之类的礼物给自己的女婿。
新婚的第四天,如果新人家离丽江古城比较近,就会一起游丽江的古城街,在路上遇到亲友时还要向他们散发喜糖。
在一些纳西族人居住的地区,新娘在这一天会在小姑等女性的陪同下上街买鱼、葱和松明等东西,表示鱼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聪明等含义。
第五天,新娘要独自回娘家,同母亲、自家姐妹、女伴谈话。
这时,父母会教她怎么待人处事,以及一些生活方面的规矩和礼节,傍晚新娘必须返回夫家。
到此,新婚才算完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