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演变中的中元节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纳西族人都要过传统的节日——中元节。
它在纳西语中称三美波季,也被称为鬼节或七月半。
纳西族有祖先崇拜的习俗,中元节是他们祭拜祖先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期间,他们要把自己家或家族的历代祖宗接回家中供奉,表示对先祖的怀念,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
虔诚祭祖的人们纳西族的中元节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分为接祖和送祖两部分,每个家族都有接祖和送祖的固定日期。
有的家族是七月初一接祖,直到七月十五才送祖;有的家族则在七月初九或者七月初十接祖,七月十四送祖。
到接祖那天,家里的主妇要先煮好一碗面条,然后主人拿着香火纸钱到自家的大门外点燃香烛,一边烧纸钱,一边嘴里念着请自家的历代祖宗回家过节,这样就算把祖宗请回来了。
家里的堂屋还要立一个祖先的牌位,上书……氏门中历代内外宗亲之位,并在牌位前供一碗面条、糕点、海棠果、茶水和酒等,供桌上还要点燃长明油灯。
在接祖当日的晚饭中,家里的主妇一定会准备一道叫炒芋花的菜,象征着给老祖宗用的拐杖。
送祖宗之前,人们要在每天晚饭前先烧香祭祀,并把饭菜在牌位前敬献一会儿,即把每道菜挑上一点,放进一个装有冷水的碗里,再倒到门外,表示请老祖宗吃饭,然后全家人才能坐下来吃饭。
在节日期间,大人会告诫孩子们不能在家里哭闹、喧哗、追逐,以免惊扰老祖宗休息。
已经出嫁在外的女儿则要在节日期间带上香火纸钱和糕点等供品回娘家祭祖,否则就说明她已忘祖忘本。
送祖这一天,家人要把出嫁的女儿请回家来吃饭。
每家每户早早地吃过丰盛的晚饭后,就开始送祖先出门,让他们回到自己安息的地方去。
送祖时,人们要把以前供奉的纸牌位烧掉,并给老祖先烧很多纸钱,然后用一个盆把牌位前所有的供品装进去倒到河里,让河水冲走,再在河边烧上几柱香,祝愿祖先一路走好。
到了夜晚,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河边,把一盏盏精致的河灯小心地放入河里,让它们带着自己的祝愿和希望,顺着河水漂向远方。
现在,在中元节放河灯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五、纳西族骡马大会纳西族骡马大会是一种物资交流会,在纳西族居住区具有影响的骡马大会有丽江县骡马会和永胜县骡马会。
丽江县骡马会一年两度,即三月会与七月会。
三月会早期为黑龙潭会,一般在农历三月中旬举行,为期5—7天,会场在丽江黑龙潭边的广场,是清代以来纳西族人祭祀龙王、祈求丰收及进行物资交流的活动。
七月会在丽江县城狮子山后的旷野举行,为期7—15天。
据当地民间传说,这里的骡马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丽江自古就有花马国之称,《明史》中记载:丽江民以马易金。
其他一些资料也写到了狮子山的七月骡马会,其中还详细描述了丽江马:体型匀称、四肢有力、头小而灵秀、善跑且耐力好,不但农民喜欢,部队也常常大量购买它。
辛亥革命后,七月骡马会开始声名远播。
到了会期,云南各地的农牧民都会前来,陕西、河南、四川、安徽等省区的人也会不远千里地来选购骡马,并带很多货物在这里进行交易,甚至还有尼泊尔的客商,每天上市的骡马可达数万头。
另外,这里还出售各种农具、土特产品和民族特需商品。
各地各族群众来赶骡马会,除进行买卖交易外,还能吃到很多风味小吃。
在举行骡马会期间,当地民间组织会举行许多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如对歌、跳东巴舞、唱滇戏、赛马、杂耍等。
20世纪70年代初,七月会的会址改在大研镇东北郊的红星会场,90年代末迁至拉市乡恩宗。
除了丽江县骡马之外,永胜县骡马会在当地也很有名。
其发起于1915年,首次举行骡马会是在1919年,当时由商会筹办,时间定于农历初五到十五。
在永胜举行的骡马会上,还要举行跑马比赛,在比赛中设一等马一匹、二等马四匹、三等马八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