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佤族新年接新水佤族人把新年称为新水节,它是佤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在新年的前一个月,村子里的大人就开始制作过节的食品,酿制水酒,为孩子准备过节的新衣服,修缮房屋,准备好过节用的柴禾。
临近节日时,妇女们还要割很多草,为自己的牲畜准备充足的草料。
在佤族的新年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当地的接新水习俗。
在春节前几天,全村人开始准备迎接新水。
先是村寨召开会议,用杀鸡来占卜,确定一家为接待户,其他人家则要拿出一碗米、一只鸡、一斤酒、一棵竹子等物品。
第二天早上,村里的巫师会带上祭品前往水源祭祀水神。
他回到村子后,所有的男人都要出来修水沟,每家至少要派出一个人来参加劳动,不参加劳动的就要出双份物品。
挖水沟时,人们先从高处开始,到了低凹的地方就用竹子搭建一个水槽。
而且,一定要把水引到村寨的外面,绝不能引进村寨里。
男人在挖水渠时,其他人就打扫卫生、铲除杂草、清理垃圾。
第三天早上,当刚刚出现第一缕阳光时,全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在寨外排起长队,迎接新水入寨。
早已等在涧槽边的巫师,一手拿芭蕉叶,一手拿竹筒,等着新水流到面前。
新水到了之后,他开始念颂词:天天盼,夜夜想,全村的老少盼来你,终于把你盼到寨子里。
希望你在此长流永不息,给全寨人带来福气……同时,巫师用芭蕉叶在水上来回划很多下,以示对水的尊重。
其他人则在水槽两边插上鲜花,并栽上很多棵树杈。
最后,巫师用竹筒接一些新水,回去送给负责接待的人家。
这家人要把新水倒入已盛水的铁锅里,再把各家拿来的肉、米倒入锅里,煮一大锅肉烂饭招待全寨子的人。
巫师离开后,全村人涌向新水,先喝一口新水,然后用它洗手、洗脸、洗发、洗澡,并接一些新水带回家。
除接新水外,佤族人还把大年初一定为戒忌日,在这一天不能干活、出寨,晚上也不能到别人家去串门。
从大年初二开始,亲友们才开始互相拜年,村子里则进行打歌活动。
五、佤族竹竿舞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之一。
过去,村子里的老人死后,大家为了纪念他才跳这种舞蹈,现在它已成为一种大众娱乐性的舞蹈。
佤族人跳竹竿舞时,多选择在晒谷场或山坡上的一块平地进行。
在平地上平行放两根竹竿,相距6米左右,竿上横放着很多根竹竿。
打竹竿的4人一排,分别站在两端,相对跪坐,每人双手各持一根竹的顶端。
然后,持竿者手中的竹竿开始分合击拍,与地面的两根竹竿相互叩打,竹竿一开一合、一上一下,有节奏地发出碰击声。
跳舞者随着竹竿有规律、有节奏地一开一合,用单脚或双脚在竹竿之间灵巧地跳动。
当一对竹竿分开时,他们在竹竿的空隙中左挎右跳、转身腾挪,时而双腿跳,时而单腿跳,时而侧身跳,时而腾跃跳。
有的跳舞者还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的形态,做出很多活泼欢快的动作。
有的跳舞者不熟练,常常会被竹竿夹住脚,这时持竿者就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故意捉弄并取笑他。
六、佤族拉木鼓节欢度木鼓节的场景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是佤族举行集体性拉木鼓的时节。
在节日的前一天,村寨的头人和魔巴(祭司)会带着村里的一些人在晚上赶到事先选好的红毛树下。
这些人要集体举行一个小的祭祀仪式,然后魔巴挥斧在树上砍几下,其他人再连夜把树砍倒,捡几块石头放在树桩上,意思是给树鬼的买树钱。
人们再把树按照所需木鼓的尺寸截断,并凿出鼓耳,系上藤条。
在佤族习俗中,木鼓是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也是村寨里所有人赖以生存的保护神,佤族人非常敬畏它。
佤族曾经盛行猎动物头祭木鼓的习俗,他们猎取到虎、豹、野牛等大型动物后,要首先祭木鼓,祈求木鼓保佑山寨平安、避灾祛难、禽畜兴旺、谷物丰收。
在拉木鼓节这天清晨,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很早就穿上民族盛装,不约而同地上山去拉木鼓。
拉木鼓时,魔巴右手举树枝,领唱古老的拉木鼓歌,指挥众人协调动作,把木鼓拉回村寨。
拉木鼓的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则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并为他们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
拉木鼓的这一天,男女要共同参加,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这还是一个谈恋爱的好时机。
人们一边拉,一边用歌舞逗趣,一直闹到寨门外。
木鼓的毛坯被拉到寨门后,要先在外面停放两三天,然后魔巴杀鸡祭祀,再把它拉到木鼓房边的场地上,让木匠师傅精细制作。
木鼓做好后,魔巴要先试敲,若感觉满意了,人们才把它抬到木鼓房。
大家合着激昂的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集体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