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十七章 布依族文化(1)

第十七章 布依族文化(1)

2025-03-31 02:11:25

布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贵州其他地区和滇东罗平及川西南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其风俗习惯非常有特色,并形成了独特的布依族文化。

一、布依族闹水传说布依族人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唱有关本民族的灾难史、新生史的民歌,还要举行泼水、闹水、祭水活动。

他们把本民族英雄马郎过的关隘,设计成夫妻二人划竹筏、踩浮漂、爬竹竿、过水帘洞、背着爱人进出迷宫等形象,这些活动总称为布依闹水。

关于它的来历,在当地流行着一个传说。

相传在蜀汉时期,诸葛亮统兵平定南方叛乱,大军到三江口渡泸水(南盘江)。

当时气候十分炎热,被暴晒多时的泸水上升起瘴气,马岱将军麾下2万人马在渡河时全部中毒。

当地布依族人马郎知道了这件事,连夜赶往诸葛亮的大营,用自己研制的草药救活了军士的性命,并向诸葛亮传授了深夜渡江的秘诀。

马岱将军见其有义气,和他结为兄弟。

后来,廖化将军所率的三千人马在群山之中误饮哑泉里的水,将士们全变成了哑巴,诸葛亮十分着急。

这时,布依族姑娘罗斯驾着小舟来到诸葛亮的大营,要求见丞相。

诸葛丞相急忙派人把罗斯姑娘请入帐内,并向她请教如何解哑泉之毒。

罗斯姑娘把将士们带到多依河,让他们饮这里的水,结果全好了。

最后,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孟获,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凯旋回朝。

蜀军班师回朝后,诸葛亮派人请马郎和罗斯到成都,想好好地酬谢他们。

当他得知二人已订下终身后,就当场为他们主婚。

他们回乡时,诸葛亮还委任他们统领九龙河、黄泥河、南盘江、多依河一带的数万布依族百姓。

从此,布依族群众全部归属蜀汉,并在马郎、罗斯的统领下安居乐业。

几年之后,孟获再次叛蜀。

他为了洗雪以前的耻辱,派自己的弟弟孟优统领滇东各路人马,率兵清剿布依族人,并要求活捉马郎罗斯夫妇。

为了逃避烧杀抢掠,马郎和罗斯带领布依族人离别自己的家园逃向贵州。

在逃跑的过程中,马郎在前面开路,罗斯断后阻击追兵。

不幸的是罗斯被活捉,被绑送到孟获的大营。

孟获抓到罗斯姑娘后,见她长得十分漂亮,百般威胁利诱,想让她做自己的压寨夫人。

可是,罗斯姑娘就是不同意,孟获无奈之下把她关进守卫森严的大石城。

马郎带着族人逃到贵州后,联络这里的布依族头领,向他们借了几万精兵。

经过半年时间的操练,兵分九路潜回三江去解救自己的妻子。

马郎知道大石城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要救出自己的妻子只能出奇制胜。

当天夜里,马郎带了几百士兵,身上捆着草绳,手拿弯刀和长矛,乘上竹筏,悄悄渡过南盘江,顺利到达黄泥河。

黄泥河岸边是直耸云天的高山,马郎过了黄泥河,想从悬崖到达山顶。

他带人来到九龙河神龙瀑,神龙瀑后有一条很窄的路,仅能容得一人侧身通过。

于是,他命令众人双手抱住前边一人的腰,形成一条人构长龙,顺利地通过了水帘洞。

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石城后,马郎让其他人在大石城四周接应自己。

他一个人潜入迷宫,钻进大石城,救出了罗斯。

马郎和罗斯回到家乡多依河畔,布依族百姓也随着大军陆续回到这里。

马郎继续操练兵马,准备出兵罗雄,报仇雪恨。

一月以后,马郎得知孟获大军的大部已经回到老巢南宁州,趁机率几万布依精兵,横扫大石城,活捉了孟获。

从此,布依族群众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后来,布依族人为了纪念马郎和罗斯的爱情和民族的新生,逐渐创造出布依闹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