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依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童帽。
童帽选用多种颜色的布料缝制而成,大多模仿动物头面缝制。
最常见的童帽有虎头帽、狮头帽、兔头帽、猫头帽等。
这些帽子的前额点缀着银罗汉、玉罗汉,以及各种银花玉扣,帽子的后面则吊着彩色洒须,有的还吊着几个制作很精细的银制小铃铛。
布依族的孩子除了要戴这种很好看的帽子外,还要穿做工精细的绣花胸兜。
目前,这些做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艳丽的服装已经作为工艺品走向市场。
四、布依族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日,云南的布依族都要举行跳花会。
在此期间,村寨里的女青年穿着带有漂亮盘花纽扣的民族服装,男青年则穿着有布依族特色的对襟衫,吹着木叶向跳花会的场地赶去。
跳花会的地点设在一块大草坪上,男女青年东一群、西一堆地分散在场地上。
当牛皮大鼓闷雷般响起来之后,布依族的男女青年们就开始翩翩起舞,唱起古老的情歌。
有的坐在河岸边弹月琴,有的吹木叶,这里很快成为音乐的海洋。
这时,布依族青年深情地在人群中寻觅自己中意的人,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意。
整个草坪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不知不觉间到了傍晚,人们才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续离开会场。
布依族的跳花会除了唱歌跳舞外,还搭台唱戏。
很多民间艺术团体在这些天都要上演精彩的布依戏,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跳花会最后一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一,布依族称它为结合日,即一年一度的跳花会就要结束了。
当地人把农历二十二日称为牵羊日,届时已经在跳花会上私订婚约的男青年就可以把羊(姑娘)带回家去,让她了解自己的家境,以便确定终身大事。
可是,布依族姑娘一般是不跨进对方家门槛的,只是在寨子后山上看一看房屋的走向,然后就等着男方请媒人来提亲。
五、繁多的节日在一年十二个月中,布依族人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他们除了过汉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之外,还过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查白歌节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男女青年对歌活动。
届时,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聚集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划竹排、打水枪。
很多人家还为孩子送来花糯米,有的则用小布口袋装一些鸡蛋和其他食品,供前来参加比赛的青少年食用。
罗平牛街一带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在这天要举行盛大的对歌、游山和交友活动。
节日这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赶到马把山腰,参加或观赏传统的赛歌活动。
每年都会有一些歌手在这里大显身手,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对手连唱几天几夜,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个活动还建立了恋爱关系。
在布依族人的传说中,四月八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它也被称为牛王节。
这个节日到来后,布依族人就要做糯米饭敬牛王;有的地方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给牛洗澡,还要用鲜草裹着糯米饭喂牛,让它在这一天不干任何农活,以表示自己对牛的爱护和酬劳;有的地区还要在这一天举行斗牛和赛马等娱乐活动。
六月六是布依族进行纪念和祭祀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被人们称为过小年。
这天,各村寨的人都要杀鸡宰猪,并用白纸做成一个三角形的小旗,把一些鸡血或猪血抹在上面,插在自家的庄稼地里。
据当地人说:只有这样做了,蝗虫才不会来吃庄稼。
这天上午,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一些男子举行传统的祭盘古王、扫寨赶鬼活动。
不参加这项祭祀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按习惯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进行躲山。
祭祀完盘古王之后,老人又带领这些人到各家去驱鬼,而躲山的人则在山坡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如篮球、拔河、爬山、赛跑、唱歌、跳舞、吹唢呐、吹木叶等。
在众多娱乐活动中,以丢花包最为有趣。
花包用彩布做成外壳,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缘还有很多花边。
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互相投掷。
如果小伙子向心爱的人掷花包,没有过肩却落在地上,姑娘就要给他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这个东西就是爱情信物。
傍晚,躲山的人以家为单位席地而坐,取出带来的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品尝。
等村寨里响起分肉了的喊声后,人们就收拾好东西回家,随后各家再派人去领取祭神的牛肉。
查白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举行。
这个节日来源于一个传说:布依族的小伙子查郎和白妹相爱了,可土司却抢走了白妹,并杀死了查郎。
白妹知道这个消息后,悲愤欲绝,在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放火烧毁了土司的家,并跳到烈火中自杀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这天举行盛大的歌会,并用他们名字里的一个字为歌会命名。
在节日这天,往往都有几万人前来参加,气氛十分热烈。
在查白歌节上,人们除进行赛歌外,还要进行寻亲访友、吃汤锅、赶表和祭山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