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十八章 独龙族文化(4)

第十八章 独龙族文化(4)

2025-03-31 02:11:26

场边的人们开始唱起剽牛祭神的歌,歌词中先是说为什么要祭天神,然后称颂牛的献身精神:祭天神的牛,你很光荣;你为大家献身给天神,保佑我们平安!牛围着场子转完6圈后,再次被拴在柱子上。

人们开始喝酒跳舞,并不断地敲锣。

跳舞的人随着锣声,跳起简单的舞步,队形则不断变化。

还有人捧着竹筒走进舞圈,向人们敬上浓烈的烧酒。

剽牛的人一般都是村寨里最有威望的老人,他们手持长长的竹矛,矛头是削尖的竹子,到时候只要把它刺往牛的心脏就可以了。

老人们除了披着独龙毯、袒露出右肩外,还要披挂一件很威风的斗蓬。

一边的人把酒递给老人,他们各自拿起竹筒,互相搂着肩膀,贴紧腮帮子,一口喝干酒。

随后,场上锣声的节奏加快,老人用竹矛分别在两侧对准了牛的胸膛,迅速上前将竹矛扎进牛的心脏,鲜血随即冒出来。

黑牛只能挣扎一会,就慢慢倒下了。

独龙族人等牛死去后,会先割下它的耳朵,嵌在树枝上,为牛招魂,并念祷词,希望牛谅解大家。

接下来,屠夫就剥开牛皮,男人们把牛肉按人数均分,地上很快摆满了分成小堆的牛肉,杀牛人分得最大块的肉。

男人分好肉之后,妇女开始分配牛内脏。

一切分配停当后,杀牛者中的一个老人背起沉重的牛头跳起舞来。

人们也和前面一样,继续跳杀牛舞。

这时跳舞的人们改变了杀牛前缓慢庄重的节奏,舞步变得热烈而欢快。

天渐渐暗下来,跳杀牛舞的人才慢慢散去,并带着分得的一份牛肉和祭天的喜悦回家。

五、古朴的卡雀哇卡雀哇是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年节,时间在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之间。

过节的具体日期由各村寨协商确定;节期的长短,则根据食物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二到五天。

节日期间,家族之间要互相祝贺和宴请。

独龙族没有文字,以前在请客时就制作一个木板请柬,板上刻了几条缺口,就表示收到请柬后的几天将要举行节日庆祝活动。

届时,亲朋好友会带各种食物作礼品前来,大家见面后相互祝贺新年。

过节的第一天,妇女们把自己编织的彩色麻布挂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表示节日来临了。

这天晚上,主人和被邀请来的亲朋好友围坐在自家火塘旁饮宴。

席间,男人们把木碗抛向火塘上的吊板,以碗口朝天为吉,边游戏边唱歌,一直欢庆到深夜。

第二天,全村要举行射猎大典,并进行祭山神活动。

山神是用熟荞面捏成的一个尖顶的圆柱物,同时用熟荞面捏成各种动物造型,放在山神的周围,然后再装在簸箕里。

太阳出来后,人们就把这些东西抬到坡地上,点燃松明和青松毛,并向火里撒少量粮食,主祭人则磕头祈祷山神。

祭祀结束后,祭师把各种造型的动物抛向人群,村子里年轻的射手们则开始挽弓搭箭任意射猎了。

独龙人认为谁射中什么动物造型,今年就会猎到什么动物。

然后,大家敲响大锣和牛皮鼓,围成一圈唱歌跳舞。

到了晚上,人们还要挨家挨户地喝酒,一起庆祝节日。

六、独龙族藤篾桥在独龙族居住区的独龙江上,有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吊桥,它是用竹子和藤条编织而成的,被当地人称为藤篾桥。

在当地独龙族中还流传着关于藤篾桥的传说:很早以前,独龙江上还没有一座桥。

有一次,一位名叫奔寨的独龙族老人上山去打猎。

他看见一只麂子后,马上放箭,可是麂子却化成一朵白云飘走了,箭飞过了很宽的鹰愁涧,扎在了一棵大树上。

老人从中受到了启发,想到用弩弓来架桥。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所有独龙族人的支持。

于是大家砍回很多藤篾和龙竹,编成一座巴掌宽的藤篾桥,把它的一头固定在一边的大树上,一头接上一根长麻绳,然后把麻绳接在箭头上,用硬弩射到江的对面去,岸边的人再把箭上的麻绳固定好,就这样架起了这里的第一座桥。

现实中的藤篾桥用两根粗大的藤篾条拴在两岸的大树或者岩石上作为桥梁,然后用四五根粗竹子并排捆在一起,并把捆好的龙竹用藤篾编接起来作为桥面。

再在桥两侧拴几根细藤篾,作为桥的扶手和拦杆。

建桥完工的当天,附近村寨的独龙族人还要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在桥边围着篝火击鼓敲锣,唱歌跳舞,进行庆贺。

由于藤篾桥又狭又长,人走上桥,桥就左右摇摆、上下晃动,所以当地有句话称:无风晃三晃,有风晃飞天。

七、独龙族珍贵的约多约多即独龙族的披毯,也称独龙毯,是独龙族人最珍贵的物品。

约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出独龙族人的生活变化。

因为在解放以前,独龙族人还过着原始的生活,人们住在山洞和树上,并以树皮和树叶当衣服。

随着独龙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会了编织,后来发展到现代的染色纺织,此时约多就产生了。

约多的原材料主要是山上野生的和人工种植的麻。

收获后把麻搓成线,再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把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一张讲究的约多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而且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才能完成。

制造出的约多,质地结实耐用,既可垫床,又可盖身;既能遮风挡雨,又能装粮食,而且它还是谈情说爱的信物。

可以说,约多是独龙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