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
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其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让人留连忘返。
一、五彩花瓣迎新娘德昂族男子成人后,如果在社交场所看中了哪位姑娘,就会找机会上前接触,然后在谈话中巧妙地掌握姑娘的名字、家庭住址等。
到了晚上,小伙子就到姑娘家的竹楼后吹奏葫芦箫。
姑娘听到声音后会偷偷向外看,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会一直躲着不出来开门。
小伙子在外面吹了一阵,看到姑娘没有动静,只得离开了。
如果姑娘有点喜欢这个人,她会很快下楼开门,并把小伙子请到家里的火塘边坐下。
小伙子坐在火塘右方,姑娘保持一定距离坐在他的后边,两个人相互谈笑,对歌到天明。
小伙子通过和姑娘的几次接触,若确定很喜欢这个人了,就会继续到姑娘家串门。
经过多次串门后,小伙子认为时机成熟了,便会买手镯、项圈等东西送给姑娘。
如果姑娘收下东西,就表示她确定了彼此的恋爱关系。
几天后,小伙子再来串门时,姑娘会把亲手织的伙森(用红色和黑色棉线织成长5尺、宽3尺,两头装饰有线球的棉毯)披在小伙子身上,意思是要他快点来提亲。
小伙子披着伙森回家后,他的父母会仔细询问一些情况,并很快请媒人去说亲。
说亲时,男方请的媒人会送给女方父母一棵芭蕉、一包茶叶、两条干咸鱼作为见面礼。
女方家很快也会请一个媒人,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了,男方家第二天就要把同样的礼物送给姑娘,第三天再把相同的礼物送给女方村寨的族长、长者,作为取得他们同意的礼物。
经过三天重复的送礼求婚仪式之后,到了第四天双方就可以正式定下婚期。
婚礼在所定日期的晚上进行。
这天吃过早饭后,男方家会派两个媒人和一个年轻姑娘去女方家接新娘,新郎和她们一同前去,村寨里的未婚男女也组成歌队和他们一起上路。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双方还要举行对歌比赛,歌队中的姑娘同女方村寨的小伙子对歌,女方送亲的姑娘和男方这边的小伙子对唱。
男方只有唱赢了,才能顺利地接走新娘。
新娘进了新郎家的门,刚踏上楼梯时,婆婆会朝她撒鲜花瓣。
前三次使用三种颜色的花瓣,每次撒一种,第四次撒的是五颜六色的花瓣。
新娘在飞舞的花瓣中上楼,婆婆则领着新娘进洞房。
新娘在洞房休息片刻后,新郎会端来放有鲜花的高脚竹编茶盘,带着新娘给寨子里的长辈和老人磕头,这些人则祝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子孙满堂。
然后,大家一起享用喜宴,尽情地对歌,而且要连持续唱三个晚上。
这三个晚上,新娘和娘家送亲来的姑娘要一起睡在新房的地上。
三天之后,送亲的姑娘全都回去了,新郎和新娘才能同房。
新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娘家,新娘则带着婚前男家编好的小竹篾箩,装上一些礼物送给自己家的亲属。
二、德昂族茶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