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昂族服饰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本民族特色,过去他们的衣服多为自纺自织的棉布,原料也是自家种植的棉花,至今很多妇女的裙子仍用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纺织而成。
德昂族妇女喜欢头裹黑色包头或戴花色头巾,脖子上戴银质项圈,家庭状况越好,银项圈越大,而且下面都系有多对银须。
此外,她们还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
一般身着蓝色或黑色的对襟短衣,襟边镶有两道宽5厘米的红布条,衣服下摆的边沿系有红、绿、黄三色的小绒线球,衣服的扭扣则是银质的方块牌。
她们所穿的裙子,上遮乳房,下及小腿,以黑色为主,中间有红线横纹,色彩比较和谐。
德昂族姑娘成年后,会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几圈甚至几十圈藤蔑制的腰箍。
这些腰箍宽窄不同,一般漆成红、黑、黄、绿等颜色,上面还用铁针烧烙成各种花纹图案,有的还包有银或铝皮,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就说明这个姑娘越勤劳、聪明。
德昂族妇女喜欢在小腿上套黑布套筒。
近年来,中青年妇女多带彩色的头巾,小女孩则戴小花帽,衣扣也改用布条扭扣。
德昂男子多头裹黑色或白色包头,包头两端饰以各色绒球,身穿蓝、黑色大襟上衣,裤子较短而宽大。
德昂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他们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出虎、鹿、鸟、花、草等图案。
他们还喜欢戴银项圈、大耳环、银耳筒、耳坠等。
过去,成年男子外出时,随身携带一把长刀和弓弩,多数人喜欢赤足而行。
如今,除少数老人外,中青年服饰和汉族相同,而且大多穿着鞋子。
六、德昂族水鼓舞水鼓舞是德昂族独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语称其为嗄格楞当,一般多在喜庆时表演。
舞蹈中使用的水鼓,德昂语称之为格楞当。
它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乐器,以前在众多民族中都有流行,现在仅德昂族还保存着它。
水鼓一般用直径30厘米左右、长约70厘米的圆木挖空,两边蒙以牛皮制成,因使用时要注入一些清水而得名水鼓。
敲击时,先把鼓绳挂在脖子上,把水鼓抱在胸前,然后用右手持锤击打大鼓面,左手以掌拍小鼓面,两手相互配合,击出节奏。
表演水鼓舞时,领舞者需打着水鼓或大钹、大芒率众起舞。
水鼓是整个舞蹈中的主要道具,在敲打之前,从鼓身中间一小孔注入一斤左右的清水或水酒,鼓皮潮湿后能发出更有特色的音响。
跳水鼓舞时,领舞的人、执鼓和使用乐器的人都是男性。
他们头戴直径约3尺的大草帽,穿着短大裤脚,露出虎、草等各种文身花纹。
妇女尾随在男人后面,或者在外圈进行表演。
她们可以手执毛巾边舞边自然甩动,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在圈子内唱古歌,每唱完一段就高喊唷啦唷啦!其他人则大声呼应哦!哦!水鼓舞的动作套路很多,常见的有鸡跳舞、四方舞、脚步舞、公鸡打架、各显神通、蹲跳和对蹬等。
跳舞时,他们都按十字逆时针方向行进,主要是为了表现德昂族先民从东方向西迁徙的艰辛历程。
舞蹈中一些套路还展现了人们从播种、耕耘到收割的农事过程。
在进行这些舞蹈时,都是按一定的程序跳完所有的套路,再把每个套路反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