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阿注中,有从一而终者,但是大多都结交过几个或者多个阿注。
男女在青壮年时期,都拥有一个稳定的阿注,同时又拥有几个临时阿注。
一些美貌的女子,有十几个乃至上百个男阿注,她们还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女子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也以此为荣,因为他们可以从走婚的阿注那里得到新衣服、盐巴、茶叶和钱财等礼品,而且在农忙的时节,还能多一些帮忙的劳力。
男女阿注到了中年时,通常会找一个公开而长期固定的阿注,过比较稳定的生活。
阿注双方结交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品性不好,或者两人之间的感情破裂,他们就可以解除阿注关系。
因为不需办理手续、不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的归属等问题,所以解除阿注关系时很自由,双方也不会引起争执和纠纷。
男方不想维持阿注关系了,就请人捎个口信通知对方,两人开始终止阿注关系;有的只说一声自己不来就可以了;有的则不再到女家走婚,或把行李带走,他们的关系也就自然解除。
女方不愿维持彼此的阿注关系,就直接告诉男方不要再来了,或者在男阿注来了之后,拒绝与他同房,也可故意躲到别人家里,男方就不会再走访了。
三、摩梭木楞房的建筑文化摩梭人的建筑在丽江东部的宁蒗县泸沽湖畔的建筑中,摩梭人的房子最具特色。
这些房子四围的墙壁,是把树干砍成两丈多长的方形木料后,横排叠加垒成的,所以人们称其为木楞房。
这种木楞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摩梭人木楞房的通常建造结构是:四合院或三坊一照壁,然后配合着柴房、围墙形成一个院落。
院子里的建筑有经堂、正房、楼房和牲口厩。
摩梭人的正房大多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与家里的楼房相对。
正房的上方是经堂,下方是牲口厩,中间是院子。
正房在摩梭语中称依拘,家人居住、议事、炊事、用餐、聚会的地方,其左边为卧室,右边为磨房、厨房和杂物储藏室。
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在正房的墙壁上涂抹深色油漆以作装饰。
楼房一般有两层:上层多被分隔成很多小单间,通常作为成年女子的卧室,也称为花房,下层多堆放杂物。
木楞房的房顶是用杉木板覆盖成的人字形坡面,房内还竖有直径为一尺左右的两根圆柱。
右柱为龙杜梅,代表女人;左柱为瓦杜梅,代表男人。
屋内还设有上火塘和下火塘,就坐时按照辈分和性别入座。
修建木楞房时,还要举行摩梭人独有的习俗——上梁仪式和点火仪式。
上梁仪式也称抢粑粑,即在立好女柱和男柱后,在它们上面横架一根涂有红色泥巴的、写有藏文吉祥如意的横梁。
横梁的中下方钉着一块装着供神五谷、银元和本年日历书的红布。
前三者的意思是希望神灵保佑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花,生活越过越好;日历则用来证明房子修建的年代。
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后,房主就在外面放三声或者九声土炮,然后请站在梁上的修房木匠把粑粑、硬币、铜钱、青稞等东西往地上抛,村子里前来庆祝的人们就蜂拥而上,争抢抛撒下来的东西。
大梁架好后,主人不管房子是否修建完毕,都要选择一个属水的日子举行进火仪式。
主人先要在本家族里选出一名属命为水的男子和属命为火的女子,让他们来完成这个仪式。
按照当地的风俗,升火时间必须选择在太阳刚刚升到山岗时。
这时,房主首先放九声土炮,然后属命为水的男子点燃火把,从正房的后门进入,属命为火的女子则背着水迅速从前门进入。
二人在屋里相遇后,就一起走到火塘,男的很快点燃上下两个火塘的火,女的则立即在两个火塘上烧水。
点火仪式包含双层含义:一是全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财源像江水一样源源不断;另一个含义是以水克火,让木楞房永远不发生火灾。
接着,主人就请来寺院里的喇嘛念经,请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和睦团结、五谷丰收、牛羊肥壮。
然后,主人摆下宴席,感谢前来庆贺的乡亲和朋友,同时举行盛大的甲搓体舞,祝贺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