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个古聚落群为什么会在水下呢?原来,这是一次巨大自然灾难造成的结果。
当初,古滇聚落群傍山临水而建,附近有数座大山,在一次地质灾难中,古滇聚落陷落到水中。
之所以如此推论,是因为附近的山体上有大面积断裂和明显陷落的痕迹,专家认为此处山体下陷的年代约在两三千年前。
除上述解释外,有的专家认为:由于此处地形发生变化,湖的出水口被堵塞,湖水上涨导致古聚落群陷入水中。
目前,古聚落群的真正下陷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如今,由于抚仙湖底的古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城市功能,因此被部分专家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十一、西双版纳檀姆娜米洞中石器时代遗址据考古显示,西双版纳的檀姆娜米洞是云南第一个有陶器遗物的人类遗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当地居住着彝、瑶、傣、拉祜、苗、佤、汉、哈尼、布朗、基诺等多个民族。
其地处热带,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
由于气候条件好,这里森林覆盖率很高,州内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存的美称。
檀姆娜米洞就位于西双版纳一座山脊西北坡的山腰处,坐东朝西,从北向南有4个大的溶洞群,檀姆娜米洞就是第二个洞。
其洞口处有一块坍塌的三角形巨石,使得整个洞口形成三角形裂隙,显得极为隐秘。
1996年,景哈乡的一位村民在岩洞中发现了一些石器,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199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双版纳州文物管理所、景洪市文化馆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景哈乡的檀姆娜米洞进行考察,发掘出大量被食用过的动物的骨化石、陶器、石器、骨制品、角、植物种子、蚌制品等。
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距今13万—18万年的人类活动留下的,属于中石器时代遗址。
十二、迪庆塔城铁桥遗址迪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云南、四川、西藏三省的交界处,东部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丽江接壤,西部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界,西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毗邻,南部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隔江相望。
迪庆属青藏高原南部的延续地带,横断山脉西南腹地,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高低悬殊大,最高6740米,最低海拔1480米,平均海拔3380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地区。
境内有三山两江:三山是云岭山脉、怒山山脉、贡嘎山脉,两江为澜沧江、金沙江。
新中国成立之前,迪庆还处于封建农奴社会,但是这里的人类文明起源却比较早。
早在六七千年前,各民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生存和繁衍。
大约2300年前,吐蕃先民就在此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迪庆为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塔城铁桥就是吐蕃人在7世纪时建造的。
塔城铁桥又称神川铁桥,架设于金沙江上,是沟通吐番和南诏的一座重要军事桥梁,大约建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当时,吐番的势力很大,在今天的塔城地区设置了神川都督府,势力很快就渗入到迪庆州和丽江等地。
这座铁桥相传是吐蕃王所建,当时由于有铁桥,此处还出现了一个繁荣的铁桥城。
公元794年,南诏王异牟寻为表示自己归顺大唐的诚心,拆断了铁桥,以示不与吐蕃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