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是一块多种文化融汇交流的风水宝地。
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碰撞,衍生出各种奇异的民俗,使得整个滇味文化产生了别具一格的韵味,强烈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到这里来体验一番。
下面我们就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奇异滇味民俗,以飨读者。
一、斗笠反着戴在云南可以见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即这里的一些人竟然常年把斗笠反着戴,他们就是云南的花腰傣族人。
花腰傣是对居住在元江和新平一带傣族人的俗称,因为这里的傣族妇女都喜欢在外面穿一件很惹人的绣花彩色束腰带,所以人们称其为花腰傣。
斗笠元江和新平两县的花腰傣女人十分讲究装束,喜欢穿里外两件镶边黑筒裙,戴很多圈彩色腰箍,还用彩带束腰,黑短上衣斜襟长袖,袖口包红边,领口上有很多滚银泡,以红巾扎头,并在头上反戴着斗笠。
她们反戴斗笠,其实并不是真的戴反了,而是她们自古就有的一种正常戴法,只是这种斗笠的造型比较特别而已。
花腰傣女人的斗笠在当地叫鸡棕斗笠,是花腰傣区别于其他傣族的显著标志之一。
鸡棕是一种野生菌子,因为斗笠中央似塔尖高耸,帽沿略往上翘的造型和菌帽的形状相似而得名。
这种斗笠所谓的反着戴,一方面是因为与民族服装搭配起来很美观,但主要还是为了实用。
因为云南花腰傣居住的地区年均气温在20多度,最高可达40度,戴这种帽沿略往上翘的鸡棕斗笠,人会感觉比较凉爽,而且还可以防晒。
下田干活时,帽檐往上翻不会影响到视线,且能四面透风。
如果下雨了,斗笠有一圈边能积住雨水,雨水就不会淌到自己身上。
此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少女遮羞,因为这种帽沿能遮住陌生人的目光,既可掩饰少女的羞涩,又可窥视对方。
花腰傣因花腰带而出名,而她们戴着这种斗笠,给人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每年正月初在新平、元江一带赶花街时,人们随处可见花腰少女反戴斗笠的倩影。
二、鲜花当蔬菜在大多数地方,很少有人吃鲜花的,但是云南人却把鲜花当蔬菜吃,由此成为当地的一大怪事。
云南人吃花的习俗由来以久,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各族人常吃的花卉多达160种。
在云南昆明,人们都喜欢吃把新鲜的黄花、面粉和鸡蛋调在一起,再用油煎成的黄花粑粑。
在昆明街道上,行走的孩子看到美人蕉和凤尾花,就会拔下花蕊,吸食里面的甜液。
在昆明的菜市上,卖鲜花的人更多。
他们一车车地拉着鲜花来卖,买花人的则大包小兜地往家里买。
在出售的鲜花中,以白色的杜鹃花为多。
其他鲜花蔬菜还有芋头花、韭菜花、金针花、南瓜花、金雀花、扭丝树花、玉兰花、紫藤花、槐花、荷花和车前子花等。
昆明人吃鲜花前,总要将其用水泡一泡或者在沸水中焯一下,把花中不好的成分除掉,然后和别的蔬菜一样用油、盐炒成一盘端到桌子上,或者与豆豉等东西一同炒。
以前昆明还很流行吃海菜花,一些住在水边的人把海菜花做成海菜酢,然后拿到城里大街小巷出售。
城里的人很喜欢吃海菜酢,买回去在锅里蒸一蒸,然后用油炒一炒,就成了一道脆嫩鲜香的下饭菜。
很多昆明人还喜欢吃樱桃肉烧玉兰。
他们先把新鲜玉兰花的花瓣洗干净,放到开水里煮一下,然后用凉水漂去花的苦涩,再把它和蒸好了的五花肉一起烹制,最后用小粉勾芡就成了一道美味。
昆明人在吃金雀花时,先去掉金雀花的花蒂,然后漂洗,挤干水,倒入鸡蛋清调匀,再放进烧好的汤锅里煮熟之后撒上火腿末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