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美食就像云南的景观一样,自然、和谐而又个性十足,再加上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的饮食习惯与烹调方法互相融合,形成了味道独特、风格迥异的滇味美食。
那么,滇味美食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借用梁玉虹先生的一句话: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适合边疆多民族人民的口味。
滇味并不是滇菜,而属于滇菜系列,李麟先生曾对滇味下过定义:滇味就是把滇中汉族饮食文化和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融会贯通……滇味美食可谓数不胜数,如蒸汽锅鸡、过桥米线、八大碗、鸭油臭豆腐、饵块等等。
一、过 桥 米 线提起过桥米线,人们就会想到云南。
确实,过桥米线是云南的风味小吃之一。
米线的原材料是优质的大米,经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和煮制等众多工序加工而成。
米线细长、洁白,非常柔韧,味道鲜美,吃法独特,因此享有盛名。
关于过桥米线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就是说在吃米线的时候,米线能在两碗之间搭成一座不断线的桥,所以叫做过桥米线;另一个说法是一则非常有趣的传说。
古时候,有位秀才经常到湖中一座小岛上的湖心亭刻苦攻读。
他的妻子很贤惠,准时为他准备好饭菜送过去。
可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忘记吃饭,以至于送去的饭菜都变凉了,结果体质越来越差。
妻子非常焦虑,决定将自家的母鸡杀了给丈夫补补身体。
妻子把母鸡用沙锅炖熟后,急忙给丈夫送去,并嘱咐他别忘了吃饭,然后就回家操持家务去了。
秀才依然吃了几口就又去学习,妻子再次来收碗筷时,发现丈夫正在全身心地看书,而送去的食物还在砂锅中。
妻子只好将饭菜拿回家重新热,哪知当她端起砂锅时,感觉还挺烫手,打开盖子一看,汤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鸡油。
妻子当即明白了:油将热量封在了汤汁中,而砂锅散热较慢,所以汤菜依然很热。
从此时开始,妻子就用这种方法保温,还将米、肉片、蔬菜等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让丈夫趁热食用。
后来,许多人都开始效仿,经过不断创新,最终调制出各种美味可口的米线。
由于秀才所呆的湖心亭与家之间有一座小桥,后人便将这种吃法叫做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主要含有汤汁、肉片、米线三部分,此外便是众多调味料。
汤汁用肥鸡、猪筒子骨等熬制而成,以汤汁清澈透亮者为最佳;肉片的选择范围比较广,如猪里脊、鸡脯、腰花、肝、鱼等,将其切成薄片,摆放到小碟中;米线必须细白、有韧性,这样才有咬头;同时还要准备好韭菜、豌豆尖、嫩菠菜等。
吃时,用大海碗盛汤,加入熟鸡油、味精和胡椒等调味,由于汤滚油厚,碗中的汤汁不会冒出一丝热气。
当汤汁上桌后,便将鸽蛋搕入碗中,随后将肉片放入汤中,只需轻轻一搅,肉片就会变得雪白、细嫩;然后依次放入鲜菜、米线,再配上辣椒油和芝麻油等就可以食用,看着碗中红白黄绿交相辉映,香气沁人心脾,肯定胃口大开。
过桥米线制汤考究,吃法奇特,味道清香、鲜甜,咸淡相宜,因此成为云南特有的风味小吃。
云南的米线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将大米进行发酵,然后磨制成粉加工而成,俗称酸浆米线。
这种米线的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入口滑爽回甜,咀嚼时非常筋道,还有大米的清香味,属于传统的制作方法。
另一类是将大米磨成粉后,直接放到机器中挤压而成,主要是靠摩擦的热度使大米糊化而呈线状,这种米线叫做干浆米线。
干浆米线在晒干后就成为干米线,既方便携带又方便贮藏。
食用时,需要经过蒸、煮等方法令其涨发。
干浆米线筋骨较硬,米线长,只是缺乏大米的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