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近郊的呈贡县有一个七步场,那里做的鸭油臭豆腐非常好吃。
据说,此处的臭豆腐曾经作为贡品给康熙皇帝食用。
七步场非常重视豆腐的制作,材料必须是上好的黄豆。
把黄豆加工成豆腐后,将其一块块地贮存起来,以便让它发酵长毛。
等到豆腐长满寸把长的白绒毛,毛间还有些晶莹的水珠,外皮呈橙黄色时,臭豆腐便做好了。
要吃鸭油臭豆腐,需要先在烤鸭炉的鸭子下面放一碗臭豆腐。
在烤鸭的过程中,让鸭身上慢慢渗出的油滴到臭豆腐上。
待鸭油达到一定量时,取出臭豆腐放到笼屉上蒸熟,再加入精盐和葱花、芫荽等拌和调味剂即可食用。
臭豆腐淋上香鸭油,吃到口中,原有的臭中带香的味道更加浓厚,所以越吃越香。
它不但能满足食客的口福,还具有一定的助消化作用呢。
七、包 谷 粑 粑玉蜀黍又叫玉米,云南的俗称是包谷。
包谷中含有大量脂肪和亚油酸,此外还有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物质。
云南各族人民都喜欢用新鲜的嫩包谷制作特殊的风味小吃,当地人叫包谷粑粑。
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人们便将鲜嫩的青包谷掰下来,摘下包米粒,用石磨磨成细糊状,并兑入少许白糖搅匀;将平底铁锅放在火炉上,加入少量食用油,让油均匀地布满锅底;待锅加热后,用勺子将包米糊盛到铁锅中,再用慢火烧熟即可食用。
包谷粑粑做法简便,鲜香甜嫩,清新爽口,食而不厌,如果在加工包谷糊时加入适量鸡蛋,那样烧熟的粑粑会更加鲜美。
八、墨 江 麻 粹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云南墨江等地的市场上就会有一种传统的年货上市,那就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风味小吃:墨江麻粹。
墨江麻粹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以甘蔗、地瓜、红芋、红糖和当地出产的山豆根为辅料加工而成。
制作麻粹时,先将糯米放到闷罐中蒸熟,然后将所有辅料捣烂取汁,再将这几种汁液拌入蒸熟的糯米饭中舂成糍粑。
在糍粑还未彻底干硬之前,可按照人们的爱好将其做成金鱼、小狗、小猫、小鸡、绣球等各种形状,然后用线穿成串,挂起来晾干。
在食用之前,将锅用旺火烧热,倒入食用油;等到油热之后,放入晾干的麻粹,等到麻粹炸得呈金黄色时即可捞出。
吃的时候,可以蘸盐或白糖,也可以不蘸任何佐料,入口香、酥、脆。
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人们都要炸上一盘麻粹,可以说麻粹是年饭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九、什 锦 南 糖什锦南糖又名灶君糖、杂糖,是云南传统的名特产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君日,所谓东厨司命也。
皆于上灯后祀神,以糖瓜、糖块及什锦南糖为供品……这就是说,在过去,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祭灶日。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什锦南糖供奉灶君爷,祈求他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所以什锦南糖又被称作灶君糖。
现在,虽然祭灶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什锦南糖却被人们传了下来,并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什锦南糖是由寸金糖、软皮糖、酥糖、牛皮糖、鸡骨糖、麻片、核桃丝片、花生丝片等多个品种组成的,五颜六色,具有香、酥、甜、脆等多种风格,因此被人们称为什锦或杂糖。
在什锦南糖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麻片、酥糖和鸡骨糖。
麻片薄得透明,上面还粘满芝麻,吃到口中脆、香、甜;酥糖就是豆末糖,具有脆、酥、香、甜和无渣等特点;鸡骨糖是在糖稀中包入熟豆面和桔子粉等,然后趁糖稀软时将其拉成鸡骨般粗细,然后切成一寸长的段,颜色雪白,糖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