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特色小吃(8)

第三章 特色小吃(8)

2025-03-31 02:11:26

鸡豆凉粉不但可以凉食,还可以热吃。

凉吃多在暑季,只需要在半透明、灰色的凉粉中拌入醋、红辣椒、韭菜、花椒、酱油和葱花即可,一碗入腹,开胃爽口;热吃多在寒凉季节,可以用香油将粉块炸黄,按不同口味加上麻、辣、酸等不同的调料,再放上一点韭菜和香菜,色香味俱佳,吃到嘴中细腻爽滑,一碗下肚,全身温暖。

鸡豆凉粉以其价廉物美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而其精华凉粉皮更是宾馆饭店用来待客的佳品。

十六、威 宁 荞 酥自古以来,云南的彝家人就将荞麦当作主要的粮食作物。

如今,营养丰富的荞麦制品更是成为当地人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婚丧嫁娶或是年节,人们都离不开荞麦食品。

经过彝族人民的精心加工,如今已经有了用荞麦制成的荞凉粉、荞年糕、千层荞饼、蛇荞饼、虫荞饼等多种食品,而以清香、甜酥著称的威宁荞酥则是荞麦食品中的精品。

关于威宁荞酥的由来,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奢香夫人(据史料记载,奢香夫人是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洪武初年代夫承袭贵州宣慰使之职)认为义女。

有一年,明太祖做寿,奢香夫人为了表示孝心,便进贡当地的土特产,同时吩咐厨师用当地的荞麦面拌糖做成精美又别致的糕点。

可是经过很多次试验,厨师始终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糕点。

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非常着急,就到处颁布告示,许诺如有人做出此种糕点,将给予重赏。

当时,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看到告示后,决定试一试。

经过反复琢磨,他在吸取传统糕点长处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一种极为精致的糕点,取名为荞酥。

每块荞酥重8斤,中间刻有一个寿字,四周是九龙围绕,象征着九龙捧寿。

荞酥送到皇宫,朱元璋品尝之后大加赞扬,并称其为南方贵物,荞酥从此声名在外。

如今,荞酥经历代人的研究改进,已经不是8斤1块,而是1斤8块了。

荞酥制作方法非常特殊,主料是用细筛筛出的荞面、红糖、鸡蛋、菜油、白矾、白碱、苏打等;馅料主要是小豆、芝麻、玫瑰糖和瓜条等。

制作时,先将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然后加入菜油,等到再一次煮沸时加入白矾、白碱、苏打等混合均匀,最后放入荞麦面和鸡蛋,拌匀后放到案板上晾一天,直到面团完全凉透;在准备馅料时,先将小豆煮熟,打成粉末,加入适量红糖后继续煮,等水分将要煮干时加入菜油拌匀;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取一块面团,包上馅,放到模具中压型,然后烘烤而成。

荞酥有扁圆和扁方两种形状,入口清香甜脆,由于正面刻有清晰的花纹,颜色金黄,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金酥。

十七、腌酸鱼腌酸鱼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传统佳肴。

每年春节期间,摩梭人会做各种美食犒劳自己,其中就有腌酸鱼。

在摩梭人心目中,腌酸鱼不仅代表年年有余,还记录着摩梭人非常久远的历史。

根据摩梭人的传说和部分古籍记载,在距今约1500年前,摩梭人祖先中的一支从甘肃的内陆迁移到泸沽湖畔居住,并很快学会了织网打鱼。

他们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将捕到的鱼腌制,从而出现了腌酸鱼。

这种腌制方法经一代代口传身授,如今已经成为摩梭人待客和赠送亲朋的传统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