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四章 种类繁多的茶(3)

第四章 种类繁多的茶(3)

2025-03-31 02:11:26

四、傈僳族的油盐茶傈僳族是一个质朴而又好客的民族。

傈僳人喜欢喝油盐茶,这种饮茶方法是傈僳族祖先流传下来的,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油盐茶在傈僳语中称华欧腊渣渣,是一种简单而又独特的饮茶方法。

在加工茶叶时,先将陶罐放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将新采摘的茶叶放在罐内继续用塘火烘烤,同时要不断翻动茶叶,以便茶叶受热均匀。

待茶叶变黄,并能闻到焦糖香时,加入少量食油和盐继续烘烤片刻。

随后,加入适量开水,煮沸3分钟左右就可将罐中的茶水倒入碗中饮用。

由于油盐茶在制作茶汤的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

它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口味独特。

傈僳族人经常用它来招待客人,家人团聚的时候也喜欢喝油盐茶。

五、怒族的盐巴茶怒族人擅长喝茶,茶叶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他们每天都要喝三次茶,当地饮茶谚语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怒族喜欢喝盐巴茶,这在怒族是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

喝盐巴茶前,先将特制的、容量为200—400毫升的小陶罐清洗干净,然后放到火炭上烤热,再取一把青毛茶(约5克)或掰一块饼茶放入陶罐。

等到烤出香味后,将事先烧得滚开的开水加入罐中,并继续用火将其煮沸。

待茶叶在开水中腾翻3—5分钟后,撇去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涮几下,然后端起陶罐轻轻摇动,待茶水转动3—5圈时,将茶汁倒入茶盅,并在茶盅加入适量开水稀释。

盐巴茶为橙黄色,具有开胃的功效。

人们在饮用时需要边煨边饮,直到陶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这样能增进牲口的食欲。

由于怒族人生活在高寒山区,蔬菜相对缺少,因此人们就经常以喝茶代替蔬菜。

在现在的怒族,每人都有一个土陶罐。

苞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便是对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谷粑边饮茶的生活情景的形象描述。

六、佤族的烧茶、擂茶佤族至今依然保留着一些非常古老的生活习惯,喝烧茶就是其中之一。

烧茶在佤族语中叫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但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

首先将茶壶中的泉水煮沸,同时将一块清洁的薄铁板放在火塘上,并盛上茶叶进行烧烤。

当茶叶的颜色焦黄并散发出香味时,将茶叶倒入烧开的水中,煮约3分钟,便可倒入茶碗中饮用。

这种茶苦中带甜,焦中带香,有苦茶久食益思意的感觉。

擂茶也是佤族古老的饮茶方法之一。

唐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烹而饮之。

南宋的李石在《续博物志》的卷七中也写道:茶出银生城,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采无时,杂椒盐烹而饮之。

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米、橘皮等为原料,酷暑时节还要加入金银花,寒冬时节则加入陈皮等。

饮茶前先将原料放入陶制的有齿纹的擂钵中,用山楂木(油茶木)制成的木棒(俗称擂槌)将原料碾研成粉碎状,然后倒入开水即可饮用。

擂茶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养胃、醒神清心、滋补益寿的作用,因此便有了喝上两杯擂茶,胜吃两帖补药的美誉。

人们在喝擂茶时,往往还要准备佐茶的食品,一般为花生、瓜子、番瓜干、咸菜、炒黄豆等,因此具有极为浓厚的乡土气息。

人们喝擂茶,看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再听那悠悠的擂茶歌或古老而神奇的传说,便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的绝佳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