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一章 滇味艺术(4)

第一章 滇味艺术(4)

2025-03-31 02:11:26

四、白族吹吹腔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居住于澜沧江流域白族人自编自演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剧种,因其唱腔用唢呐吹奏过门而得名,白族人也称其为板凳戏。

经过研究发现,吹吹腔源于明代洪武年间传入白族地区的中原弋阳腔声腔系统,后来在发展中吸收了白族文学、音乐、舞蹈等要素,并经过白族艺人的创造,形成具有白族艺术风格的剧种。

清朝乾隆时期吹吹腔发展到极盛,流传于大理、邓川、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

吹吹腔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分为南、北两派,大理以南流行的为南派腔,大理以北流行的为北派腔。

其中南派吹腔影响较大,保留了较多的古老风貌。

这两派唱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其唱腔有30多种,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按行业分:生角唱的生腔、旦角唱的旦腔、净角唱的净腔、丑角唱的丑腔。

另一类是按情感来分:幽默含蓄的丑角腔,叙述性的平腔,抒情性强的一字腔,哀怨、伤感的二簧腔,威猛高亢的高腔,悲愤、哀伤的大哭腔等。

吹吹腔的音乐板式主要有流水板、垛垛板、阴阳板、风绞雪、七句半、课银子等九大板式。

其乐器伴奏主要是唢呐,其次还有小鼓、大鼓、大钵、小钵、芒锣、大锣、梆子等。

吹吹腔风格古朴,具有生活化的气息,唱词和道白大多使用白族语,唱腔高亢激昂,有很强的感染力。

吹吹腔伴奏很少,一般只用唢呐吹奏过门,有的还直接用唢呐吹奏调曲牌,如山坡羊、哑子哭娘、大过山等。

唱词都是用白族的七七七五句式,白语和汉语相互掺杂,而且很讲究韵律。

四句唱词为一节,在唱了一、四句词后用唢呐吹奏过门,在唱二、三句唱词时使用打击乐。

吹吹腔的过门曲较长,变化很复杂,其作用就是延长唱腔的内容,强化感情。

打击乐一般和唢呐一起使用,演奏出的音乐按照节奏感可分为文场、武场两种。

在吹吹腔中,演员行当分工很细,总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在四大行当中又进行了细分:生角被分为正生、须生、英雄生、小生;旦角分为老旦、正旦、花旦、苦旦、武旦、摇旦;净有黑净、红脸、大花脸;丑分为大丑、中丑、小丑。

吹吹腔有300多个剧目,其中历史悠久、流传比较广泛的有《崔文瑞砍柴》、《重三斤告状》、《人勤花旦》、《鸡鸣茶香》、《血汗衫》、《火烧松明楼》、《蔡雄过年》、《八郎探母》等80多个传统剧目。

解放前,云南地区还没有专业性的吹吹腔剧团,大多是一些季节性和业余的戏班。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云南地区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吹吹腔剧团。

它成为首个专业性的剧团,此后演出过《杜朝选》、《火烧磨房》、《三月三》等多个传统的吹吹腔剧目。

后来,大理剧团还以大本曲唱腔为主,同时吸收吹吹腔和白族民间音乐,把吹吹腔发展成了白剧。

五、彝 族 跳 菜跳菜是一种原生态舞蹈,是一种古老而别致的传统习俗,它是居住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一带的彝族人,在婚丧嫁娶办宴席上菜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

据说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盛行于唐朝民间,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彝族村寨,人们逢喜事就以跳菜助兴,遇到丧事就以跳菜减轻悲痛。

彝族人在筹办红白喜事的宴席时,所有的餐桌都要面对着厨房向两面摆开,在中间留一条路。

客人坐定、数声锣响之后,跳菜就开始了,此时大号和唢呐齐鸣,跳菜大师从厨房里相继走出来。

他们头顶着装满一碗碗菜肴的菜盘,在音乐声中忽前忽后、一摇一晃地踏着音乐节拍入场。

这些大师一边跳着舞步,一边还做出很多怪相,逗得在场的人开怀大笑。

进行跳菜的人大多是男性,他们一般两人为一组,一组跟着一组跳。

跳菜的姿态也不同,他们有的用头顶着盘子,有的则用手托,有的用臂抬着,有的还是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肩上。

上面的人头顶大菜盘吹奏唢呐,下面的人则两手托着菜盘。

在激越的唢呐声中,这些人还要表演苍蝇搓脚、鹭鸶伸腿、金鹿望月、野鸡吃水等动作。

这些动作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似水。

表演动作时,他们还要不断翻新花样玩弄装满菜肴的托盘,难度颇大。

在所有的跳菜表演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

表演口功送菜时,跳菜的人头顶托盘,盘中装满了菜碗,嘴里衔着两个大铜勺,然后在勺上各放一碗菜。

此时他们面带笑容,口功、臂功、腕功、顶功齐用,徐缓有序地上菜,直至菜香四溢的菜碗准确落桌。

表演空手叠塔跳时,跳菜高手们头顶托盘,盘里还装着盛满菜的八大碗。

他们双手十指伸开,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鼓乐的节拍,甩开矫健而优美的舞姿,边跳边舞,并在搭档们之间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穿梭。

很多人都担心会掉下一碗菜来,然而跳菜者却从容自若,尽情地扭着舞步。

重叠在一起的菜碗在他们的手臂上,随着舞姿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变换位置,始终稳稳当当的,连一滴菜汁也没溅落出来。

然后,在宾客的鼓掌和赞叹声中,他们会把菜陆续摆在桌上。

跳菜表演很精彩,每个表演者都要有真功夫,而且摆菜也有一套讲究,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

跳菜是彝族人特有的古老饮食文化和原生态舞蹈,它将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和饮食融汇在一起,表现出彝族人的豪迈爽直、坚毅刚强、昂扬向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