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
有一些剪纸还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例如形象生动、生气勃勃、活脱逼真的孔雀开屏、白象呈祥、虎啸山林、小鹿奔野、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妩媚多姿、逗人喜爱的山茶花、菊花等花卉图案。
这些剪纸形象生动、图案整齐、朴实无华,极具有民族特色,给人完整而又明快的感觉。
与汉族的剪纸细腻而秀美、表现手法含蓄、擅长刻画心灵内在美的风格相比较,傣族的剪纸艺术粗犷有力、洒脱利落,力求使所表现的形象具有真实感,让人一目了然,而获得美的享受。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点,傣族剪纸很少表现人物的活动场面。
傣族妇女在剪纸的表现方法上有很多经验。
剪纸时,她们有时会采取底纹对衬的方法,明显地突出主要的图案;有时又采用花卉小草进行陪衬,突出显要的部位,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通过这样精细、巧妙的处理,整幅画面就不会单调乏味,也不会杂乱臃肿,还能增添活泼的美感。
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傣族剪纸至今还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从这种剪纸的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都折射着傣族人的审美追求、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十一、傣 族 筒 帕筒帕一词为傣族语,它的汉语意思为挂包,一般人称它为民族包。
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制作和使用筒帕,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制作历史最为悠久,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以织工精细、图案丰富,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挂包中的代表。
筒帕是傣族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傣族人不论是进城赶集,上山打柴,还是下河捕鱼,都会随身携带,用它来装一些生活用品。
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它还是相互表达爱意的信物。
傣族女孩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姐姐或者嫂子就开始教她编筒帕的技艺,因此傣族女孩长大后人人都是出色的编织能手。
傣族姑娘们总是倾注很多情意和心思,编织出一个最漂亮的筒帕,然后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小伙子收到筒帕后,就是获得了爱情的讯息。
他会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回赠给对方,两人就算是定下终身了。
据考证,最初的筒帕是用麻、棉纺织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丝、毛和棉混纺,而且制作得也更精致。
其装饰图案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多是传统的几何图形和花卉、鸟兽图案。
飞舞的彩蝶、鲜艳的山茶、开屏的孔雀、奔跑的小鹿、可爱的大象图案都会出现在筒帕上,为它增添不少生命的活力。
后来,一些傣族艺人还创作出许多反映民族团结、边疆建设和现代新生活风貌的新图案。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筒帕作为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
十二、傣 族 竹 编精美的竹编作品傣族人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傣族的村寨也掩映在竹林中,他们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器,擅长制作各种竹编工艺。
傣族竹编工艺可以说是傣族人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造型古朴、美观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