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妇女在衣服、窗帘、桌布、挎包、鞋子等用品上,常喜欢刺绣一些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山水、人物图案。
白族妇女的围腰下摆两角,一般都很对称地缀绣着蝴蝶和山茶,或者蝴蝶和梅花。
白族比较崇拜蝴蝶,认为它是母亲的化身,据说在蝴蝶多的年份,就会出现瓜甜果香、谷米满仓的丰收年景。
白族人还把蝴蝶看做是多产子的象征,女性把蝴蝶花纹绣在衣上,也有期望儿孙满堂、家庭和顺等美好心愿。
在白族女性服饰的花纹刺绣中,贯穿着很多有关爱情和婚姻的内容,比如她们的衣服和围腰上,通常会绣着对花、双桃、双鱼、燕子、鸳鸯、并蒂莲、连理藤等图形,表示她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十八、大 理 草 帽精美的草帽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在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出现过草帽街。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在永昌地(大理)设习艺所,教民习山东草编之法。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明朝初期,大理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草编技艺。
大理的白族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在串亲访友、下地干活、赶街赴会时,都喜欢随身携带金黄色的草帽。
这种草帽轻便实用,既能遮阳挡雨,又是姑娘和小伙子传情的信物。
走在大理的集市,随处都能看到出售草帽的摊档,而且草帽的花样款式很多,有藏帽、太阳帽、青年帽、礼帽、茶花帽、旅游帽等。
每个草帽儿都编织精致、纹样精美,称得上是完美的工艺品。
在白族村寨里,几乎人人都会编织草帽,当地有谚语称:要看姑娘手儿巧不巧,就看草帽编得好不好。
编织草帽的程序比较多,妇女们先在打麦场上选择好色泽金黄的麦杆,然后去掉麦皮,理好剪齐就可以编织麦杆辫了。
在当地,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妇女在庭院屋里、田间地头、村社路边、闲谈纳凉时,肘夹麦杆,手指不停地编织麦辫。
不一会,一根根麦杆就在她们手中变成了长长的麦辫。
然后,她们把编好的麦辫经漂白处理,使其变得色泽明亮,质地柔软,光滑平整。
最后,她们根据不同的规格,将麦辫缝制成各种款式的草帽。
过去人们在编缝草帽时,全部依靠手工制作,所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
现在,白族人发挥传统工艺的优势,并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编草帽辫,还设计出新的草帽品种,如知音帽、英式礼帽、绣花帽等。
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之美,而且花色品种多,工艺精细,价格便宜,所以销路一直很好。
许多来云南旅游的外国人,都喜欢选购大理草帽作为旅游纪念品。
十九、中甸藏族木碗中甸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很多人称它为香格里拉。
凡到中甸县旅游的人,几乎都要买一套当地特产的木碗带回去作为纪念品。
中甸木碗是当地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实用性工艺品。
中甸的藏族人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的流动性很大,不便使用容易破碎的陶瓷碗,也使用不起又贵又重的金属碗。
自从轻巧实用、价廉物美的木碗出现后,受到藏族同胞的普遍喜爱,很快便流行开来。
中甸藏族木碗一般都是选用当地生长的桦树等树种的木疙瘩雕琢制成的。
制作时,必须经过选料、晾干、做毛坯、水煮、修整成型、上漆等很多道工序。
制做好的木碗,一般是两个大碗、一个小碗组成一套,两个大碗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扁圆的木球,而这个小碗则可以装在里面。
中甸藏族木碗做工十分精巧,质地坚硬,碗面打磨得十分光滑,并可见清晰的木质纹路,经久使用也不会出现变形或破裂,因此受到当地藏族人和其他各族人民的普遍喜爱,旅游者见到它更是爱不释手,争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