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独特民居(3)

第三章 独特民居(3)

2025-03-31 02:11:26

现在诺邓村中有盐井龙王庙、黄氏题名坊、旧五井提举司衙门等古建筑。

在村后的北山有黄家祠堂,飞檐斗拱的腾蛟、起凤木牌坊。

从此往上走,是诺邓村的玉皇阁建筑群,这里古木参天,楼榭殿阁参差,三层阁楼式建筑——玉皇阁高耸在山间。

玉皇阁大殿高约17米,建在几米高的石阶上,大殿的前院种有翠竹和很多花木。

大殿的前方建有弥勒殿,后方建有静室,右有武庙、文庙。

在村子的东山上,建造有两井院式建筑——香山寺和古岭寺,北面山里有观音寺等建筑,西南面的古道上有两道古牌坊。

诺邓村的古代建筑没有进行过任何开发和建设,大多都保持着原有的特征,因此成为滇西北地区保存最好的古村。

在2002年1月,诺邓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四、丽江古城民居古朴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一般都是两层的木结构楼房,但是也有少数是三层楼房,它们都是穿斗式构架,垒土石墙,屋顶上覆瓦,外面设有走廊。

根据房屋的构架和外廊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明楼、平房、雨步厦、蛮楼、骑度楼、闷楼、雨面厦七类。

其建筑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在这些布局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最为常见,也最为经典。

所谓三坊一照壁,是指一间主房、两间厢房和照壁,围成一个三合院。

四合五天井则是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在它的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

其他的建筑布局形式,都是这两种的变异、演化发展而来的。

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都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

而整个构架是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内侧进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这样一来,就加强了构架的稳定性。

在构架的结节受力部位,分别安置有两磴榫、平插榫、大头榫,以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体型和轮廊优美,在外观上,立面多用石砌勒脚,墙面用白灰涂白,墙角镶有青砖,屋顶上铺有青瓦,色调和谐、朴素。

丽江民居还很注重房屋中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枋的装饰。

门楼主要有木过梁平拱式、木构架式和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门楼是以木过梁承托,在外面包有一层薄砖的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在它的檐下装饰有很多层花砖和花罩;砖拱式门楼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楼。

大门内的照壁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外廊小照壁基本都用大理石进行装饰。

房屋的门窗都雕饰有鸟禽、花卉、琴棋书画等木雕图案。

此外,对梁枋、栏杆、柱础等处,也都进行了精美的装饰。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还有比较独特的两点:一个是山墙的封火墙与檐板交合处,中间有一个垂下的造型是鱼的木雕小装饰品;另一个就是这些民居不管是什么户型,都拥有宽大的天井和厦子,而且在古城民居的庭院中,人们大多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根据庭院大小和自己的爱好,用古朴的手法铺设花鸟鱼虫等图案。

在丽江众多古城民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方国瑜故居、杨守其故居和新义街三合酒店。

方国瑜故居是多进套院式四合五天井,第一个院子是四合院,其中有一座骑厦楼、两面房、蛮楼。

第二套院子的结构是三坊一照壁,西面房是第一院的两面房,南北两侧各有吊厦楼,从西南角可以通往第三院。

第三院是四合院,有一座骑厦楼、蛮楼吊厦、两面房,一个后花园和耳房,故居中的天井都是用四方石、鹅卵石、瓦片拼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