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历史印痕(2)

第三章 历史印痕(2)

2025-03-31 02:11:25

盐隆祠位于都雷府的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云南的盐商集资兴建的,到了民国时期,全省的盐行也设在这里。

盐隆祠建筑群坐北朝南,由戏楼、前殿、前殿东西厢房、大殿、大殿东西厢房、耳房等建筑组成。

大殿为土木结构,进深两间,面阔三间,楼上有走廊,花厅刻有二十四孝图等传统画,石栏上有栩栩如生的浮雕,外檐彩绘部分使用了档次较高的贴金工艺。

整个建筑群较完整地保留了本地区建筑结构特征和彩绘风格,特别是戏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真庆观古建筑群囊括了元代、明代、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是当地建筑发展的实物例证,也是宗教、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其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现在已经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

二、百年土司衙门云南元阳除了有驰名中外的哈尼梯田、哈尼蘑菇房外,还有历史悠久的土司衙门。

它位于元阳县攀枝花乡,也叫猛弄司署,是明清封建王朝赐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土司起居生活、办公、审案的地方。

土司衙门建筑一角猛弄司署最早建造于黄草岭,后来几经搬迁,最终在与纳楼芭蕉岭土司普天庆家联姻后,选定了在攀枝花乡建盖衙门。

此时,猛弄土司正处于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他所建的衙门在红河两岸是最气派的。

当时,红河两岸共有大大小小18个土司,其中猛弄土司是最有威望的,因为他是皇上封的世袭土司。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皇上封猛弄为临安府所辖的世袭掌寨。

最早的猛弄土司由昴姓酋长担任,旧衙设在多孔。

公元1735年,这个土司死了,可他的儿子还很年幼,其妻白氏就掌管了所有的权力。

其间,猛丁寨长张仪登看昴家孤儿寡母,便把靠近猛丁的猛弄地盘占为己有,向临安府纳款造册申报其辖境。

猛弄寨长白氏知道这个消息后,持历代印符到临安府,控告猛丁寨长张仪登强占猛弄寨一事。

临安府长官当堂验证印符,问其姓名时,昴白氏把姓氏错报为白姓,从此猛弄的寨长就改姓白。

白氏在黄草岭的衙门曾因生活严重缺水而迁到猛品、哈播、归洞等地,后又因惧怕猛丁掌寨吞并猛弄,再度迁回旧衙。

后来,经芭蕉岭土司普天庆指点,选攀枝花为新址,大兴土木建盖猛弄司署。

护国战争爆发后,猛弄土司拥护唐继尧和蔡锷,这一举动得到云南军阀的赏识,世袭猛弄掌寨改为世袭猛弄司署。

后来,国民政府在红河两岸进行改土归流,推行区、乡、镇制度,猛弄司署被改为建水第九区猛弄乡,但猛弄乡的土司制度依然保留。

1940年底,猛弄土司白日新成为滇越边区抗日第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兼第三大队长。

他带领族人抗击日军,得到民众的拥护。

两年后,白日新成为第一集团军边疆游击联合司令,一跃成为十八土司的总头领,并巩固了猛弄土司的地位。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白日新却病倒了。

他去昆明治病时,江外几个土司买通了医生,在白日新服的药中下了毒。

后来,白日新被送到甘美医院进行抢救,最终因抢救无效而亡,时年30岁。

由于孩子还小,他的妻子张惠仙成了代理土司,后来她把司署的管理事务交给其他人负责,自己和儿女住到了昆明。

解放后,江外的部分反动土司阻挡解放军进驻,张惠仙为协助解放军重新回到了猛弄。

此后,她担任了猛弄乡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