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一章 天然仙境(8)

第一章 天然仙境(8)

2025-03-31 02:11:26

茨中天主教堂位于德钦县茨中村中央,是一座法国天主教堂,最早修建于1867年,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地发生的驱洋教焚毁教堂的运动中被烧毁。

后来法国得到清政府的赔款,于1909年开始重修教堂,历时12年完工。

现在保存完好的茨中教堂建筑群以教堂为中心分布,包括大门、前院、后院、地窑、花园、葡萄园、菜园等。

整个教堂坐西向东,是一个典型的砖石结构哥特式建筑,其整体呈十字形,在门廊上砌有高20米的三层钟楼,楼顶是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内外柱间还有石栏杆。

教堂的正殿进深22米,面阔约13米,殿内由方形石柱承托屋脊,内部设有净身、更衣室等,教堂的屋面全部用琉璃瓦覆盖,教堂建筑不但富有异国风味,而且还有汉族建筑的部分特色。

现在,每到周六和周日,茨中村附近的汉、藏、傈僳、纳西族信教群众,都会到教堂里诵经和做弥撒。

六、翠湖翠湖位于昆明城五华山西麓,原称菜海子。

在清初,藩王吴三桂曾经填去菜海子的一半作为新府,后来这里被改称为承华浦。

因为在湖的东北有眼九泉,泉水汇集成池,它又名九龙池。

元朝以前,因为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只是城外的小湖湾,明清时期在湖的四周和湖心修建不少建筑,到民国初年,这里被开辟为公园。

翠湖现在的面积为21公顷,水域面积为15公顷。

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把全湖一分为四。

其中南北走向的湖堤叫阮堤,它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监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的;东西走向的湖堤为唐堤,它是民国时期唐继尧所建。

两堤交接的地方就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翠湖的中心景区。

在湖心岛上有一个亭子,名叫碧漪亭,它是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所建,此亭飞檐黄瓦,外型十分美观。

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花禅院和放生池,这里是有名的观鱼处,现在禅院已经不存在了,放生池被改建成一座水上园林,并且建有观鱼堂,楼前有黄奎光所题的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在湖的西南角有葫芦岛;西北角有来爽楼;东南角有由三个半岛连成的花园,其名为水月轩;在东北角还建造有知春亭。

湖堤上遍植垂柳,湖内植有荷花,在春夏两季景色十分迷人。

如今的翠湖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在从头一年11月到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每年如此,从不间断。

成群的红嘴鸥在湖上嬉闹戏水,争抢食饵,为翠湖又增添了很多情趣。

七、玉 龙 雪 山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15公里处,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山脉。

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山势由北向南,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

高山雪域基本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的面积为960平方公里。

玉龙山主峰位于山的南麓,当地人称它为拖斯般满动岩,意为卜松毛卦峰,它在纳西人心中是一座神山。

从从远处看,它像是一座竖立起来的银柱,近处看又像一把白绫折扇,所以它又有扇子陡和雪斗峰的名称。

卜松毛卦峰海拔为5596米,为玉龙山十三座山峰之最。

巍峨的玉龙雪山整个玉龙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并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景观。

在雨雪过后的大晴天,山上的雪格外白,树木格外绿,如果在走动中观看就会发现雪不是白色而是绿色的,这就形成了绿雪奇峰的奇观。

玉龙雪山气势磅礴,它的冰川类型为悬冰川和冰斗冰川,它们大多随着节令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雪山景观因此交替变幻,形成了著名的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茏、六月云带、晓前曙色、螟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甲生云、金沙壁流、白泉玉液。

这十二个景观也从不同角度、不同节令,描绘出雪山景色的变幻与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