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军在丹阳(陕西、河南间丹江地区)、蓝田(今湖北钟祥)与楚军作战。
秦惠文王派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韩国也派兵相助。
在丹阳,秦国施计离间楚国大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不配合,最终大败楚军,俘获了屈丐、裨将逢、侯丑等70多名将领,斩首楚军8万多人。
随后,秦又派遣大军攻取了楚国的汉中(陕西汉中),置汉中郡。
楚怀王不甘心失败,调遣国内所有兵力再度北上攻秦。
两军在蓝田会战,楚军再次大败。
乘楚国空虚,韩、魏配合秦军攻占了楚地襄樊北,楚怀王被迫撤军,向秦国割地求和。
楚国战败后,庄跤的退路被切断,他已无法回到中原,便在云南建立了滇国,自立为王,称滇王。
三、秦朝时期的云南公元前226年,秦为了一统天下,开始了攻占楚国的战争。
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楚国。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军攻打寝(今河南沈丘东南),两军均击败楚军,并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会师。
楚王急忙派大将项燕率军反击,楚军在项燕的带领下尾随秦军,并趁秦军轻敌之时突然袭击,大败秦军,李信等率领残兵逃回秦国。
此次大败对秦王嬴政的打击很大,他亲赴频阳(陕西蒲城)王翦家,请他出山统兵出征,并按他的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同率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王也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与秦军进行决战。
王翦采取坚壁自守、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方针,不理会楚军的多次挑战。
楚军因长时间求战不得,斗志松懈,项燕见状只好率军东撤。
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追击,并在蕲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进攻楚国,很快就攻占了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获楚王,楚国灭亡。
王翦带军继续南下,一直打到云南,占领了楚国的全部土地,并灭了滇国。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历来的帝王称号,称自己为皇帝;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设立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要求官吏必须通晓法律,并制定处罚官吏的法令,加重处罚官吏的犯法行为……由于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很高。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比如修造西起陇西的林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官道等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在云南设置了桂林和象郡,并开了五尺道。
五尺道位于盐津县豆沙关,因所修建的路宽仅为5尺而得名。
它的开辟沟通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咸阳与云南的联系,使云南成为秦帝国的一部分。
如今残存的五尺道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阶梯宽窄高矮不等。
五尺道旁的崖壁上有唐袁滋摩崖石刻,而且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至摩崖的路面上还留有数十个马蹄痕。
修五尺道的汉族人便是首批进入云南的汉族人,声势浩大的汉民族迁徙史由此肇始。
只不过当时秦朝的势力仅存在于今天的云南东北部,进入云南的汉族人数量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