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云南寺庙(10)

第三章 云南寺庙(10)

2025-03-31 02:11:26

十三、昆明圆通寺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是昆明最古老、也是市内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当时南诏的统治者蒙氏这里修建了补陀罗寺,补陀罗又译作普陀。

在佛教传说中,它是南海的一座佛教圣山,也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补陀罗寺建成之初规模不大,因地面潮湿,没有多长时间就基本毁灭了。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开始修建圆通寺,寺院以圆通为名,意在继承观音道场,因为在观音的三十二个法号中,圆通就是其中之一。

修建时,元朝皇帝还赐玺书嘉,直到元延祐六年(1319年)寺院才完工。

明朝时,圆通寺得到进一步扩建,山顶上新建接引殿。

清朝时,寺院进行多次重修和增建,增建了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等。

昆明圆通寺一角圆通寺的山门上悬挂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题写的圆通禅寺匾额。

接下来就是圆通胜境牌坊,它是吴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命人修建的。

牌坊为木石结构,其上部的木雕与下部的石刻融为一体,群龙、狮虎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牌坊之后,就是圆通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大殿内塑有威严屹立、驱邪扶正的四大天王,他们手持剑、琴、伞、蛇,分管人间的风调雨顺,正中的是面带笑容的弥勒佛,在他后面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韦驮,他手持金刚杵保护佛、僧三宝。

穿过天王殿就到了一个庭院,院中有一个放生池,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两边各有三孔汉白玉桥相连两岸,水池四围还建有回廊。

池中的八角亭上雕刻着一副对联:水声琴韵古,山色画图新。

八角亭象征着佛教中八种通向极乐世界的八正道,亭内供奉着二十四臂观音。

水池后面就是圆通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圆通宝殿,因为一般大雄宝殿内敬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而这里的大殿内则供奉观音菩萨,由此得名。

在清朝同治年间,大殿内的观音像被毁,到了光绪年间重修时,佛像被塑成了释迦牟尼佛像。

现在的大殿内,供奉着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报身和应身。

三个造像最中间的是法身,左边的是应身,右边的是报身,法身的两旁还侍立着佛祖的弟子迦叶和阿伽。

三身佛座前的双柱上,有明代雕刻的青黄盘龙两条,它们把龙头伸向佛祖,如同在聆听佛祖讲经一样。

三身佛背面还塑造有西方三圣,中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侧是大太子不眗,也就是佛教中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右侧是二太子尼摩,即智慧无边的大势至菩萨。

大殿的两壁上还有不少造像,它们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十二圆觉像,他们是十二位经过勤修佛法而圆满觉悟的菩萨,其中两端的是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中层是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上层是护卫佛国的天神——天龙八部。

在大殿的后面就是铜佛殿,它是在1985年为了迎奉泰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而专门修建的佛殿。

殿前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的铜佛殿匾额。

大殿内的铜佛像高3米多,重约5吨,佛祖体态清瘦,表现出他清修的艰辛。

在殿内的两壁上,绘有反映佛祖出家、得证佛法、初转法轮、圆寂涅槃全过程的四幅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