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云南寺庙(12)

第三章 云南寺庙(12)

2025-03-31 02:11:26

离开祝圣寺,穿过密林,就来到迦叶殿。

迦叶殿也叫迦裟殿,传说饮光佛迦叶尊者在殿内的盘石上,守衣入定500年而得名。

迦叶殿始建于唐代,后来多次被毁,又多次进行重建。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迦叶殿已有相当的规模,到清朝顺治时,它已经成为山中第一寺,寺内的藏经楼收藏有很多经书,殿前有高3丈(约33米)的外饰金铂的万佛塔。

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大火把寺院全部烧毁,后来又进行了重建,但是规模已经变小了。

现在的迦叶殿建筑,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

进入福在云山大门后,就可以看到重建的三重殿——迦叶殿。

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内塑弥勒佛,左右两侧塑四大天王。

天王殿后是二重殿——观音殿,殿内铸有铜质千手观音,两侧的墙上有千手观音的32种化身壁画。

第三重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高1丈,重约16吨的香樟木迦叶造像,大殿内的壁画为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为弟子讲经的灵山会。

大雄宝殿南侧是祖师殿,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王子像,殿内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的壁画。

祖师殿往南数步,有一盘陀石,传说迦叶尊者曾在这上面入定500年,石旁建有受戒的露天禅室,此外还有方丈室、藏经室、诵经室、客房、斋房等建筑。

背靠迦叶殿不远,还建有慧灯庵,这里是上天柱峰的必经之地。

据载,在公元1605年,僧人洪平在这里结庵,后来他的徒弟募化扩建成慧灯庵。

此后,慧灯庵进行了几次扩建,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鸡足山时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提到了慧灯庵。

现在的大雄宝殿、方丈室和厢房,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大殿是五间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迦叶、阿伽、达摩祖师、护法伽蓝神、关帝像。

慧灯庵后有一棵被称为九心十八瓣的古茶花,它所开的花为十瓣,外观像狮子头,其树龄已有240多年。

从慧灯庵可仰望到天柱峰,以及山顶上的金顶寺楞严塔。

从慧灯庵往上,就到了建在悬崖边上的铜瓦殿。

大殿是明代高僧园成在土官高世擞支持下铸造的,后来经过数次重修。

从大殿向西百米,有一座天然巨形石门,名为华首门,相传迦叶尊者是在这里圆寂的,在门前有两座明代的密檐方塔。

从铜瓦殿向上行约不到半里地,便到达鸡足山的主峰——天柱峰的金顶寺。

现在的金顶寺,由睹光台、大门、弥勒殿、楞严塔、大雄宝殿等组成。

金顶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5世纪末),后来大理文人李元阳在此建普光殿;之后又有其他人建造了万历光明塔、观风阁、天长阁、善雨亭、罗城、四观楼、景星亭等建筑。

公元1641年,黔国公沐天波把太和宫铜铸金殿迁置在此,金顶寺因有铜铸的金殿而得名。

到了清康熙年间,寺院的殿阁烧毁,只有铜铸金殿与寺塔幸存。

20世纪20年代,山上修建了十三层密檐式楞严塔。

在文革期间,明代的金殿被毁,古代建筑就只剩下楞严塔和金顶寺大门,其他建筑是近年重建的。

金顶寺大门由白族艺人所建,门顶横列正脊,两端有垂脊,四角飞檐翘起。

进入大门,弥勒殿前供奉弥勒佛像,殿后塑有韦陀菩萨像。

然后就是楞严塔,在塔后是大雄宝殿,里面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佛祖两侧分别塑着阿伽、迦叶、达摩祖师、六臂护法王像。

在金顶寺大门前还有一个睹光台,台基高约8米,在此可以凭栏远眺鸡足山全景。

在夏秋之交,有幸者还可以看到天柱佛光,在雨后白云布满山腰,云中出现一轮有六七重五色外晕圆大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