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三章 历史印痕(10)

第三章 历史印痕(10)

2025-03-31 02:11:25

十一、蒙自租界旧址蒙自法国租界旧址位于蒙自县城中心地段,是清末旧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在中国近代史上闻名遐迩。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开始以武力侵占越南,企图以此为基地,并利用红河作为入侵我国西南的通道。

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战争在越南北部及中国东南沿海展开,中国名将冯子材在中法战争的越南之战中,率众将士大败法军。

可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竟然以此作为与法国谈和的条件,并屈从于法国的威胁,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中法新约》。

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又和法国大使恭思当订立《中法续议商务专条》。

这个条约允许法国用蒙自东门外南湖畔及东村的土地做商埠,还可以在此享有设领事馆、海关、银行、商行和监狱等特权。

很快,法国就在蒙自建立了海关和领事署,随后德、意、日、美也在这里设领事。

几年的时间里,外国就在此设立了30多家洋行、银行、铁路、监狱、学校、教堂、妓院等。

根据《中法续议商务专条》中的规定:法国在设蒙自海关后,就可以征收进出口关税。

后来,他们还在蛮耗、马白关设分关,并在蒙自西门外及河口设立了检查的关卡。

宣统元年(1909年)又增设碧色寨分关,一年后开设云南府分关,后来改称为昆明关。

海关设税务司主管关务,这些人都由外籍人员控制。

从蒙自法国海关开通至日本轰炸蒙自的50多年时间里,每天有五六千驮货物进出。

当时外国物品充斥蒙自市场,蒙自原有的民族小工业全部被迫倒闭。

现在保存下来的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歌胪士洋行、法人花园、法国领事馆、监狱等,都是当年帝国主义入侵我国的铁证。

蒙自海关、税务司署位于蒙自城的武庙街,最早是一座名为听风楼的民宅。

听风楼和院落民居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园林,听风楼居于院落东侧,是一个单檐硬山顶样式的三层楼房,长19米,进深9米,高约9米,面阔三间。

后来,蒙自的法国海关和领事馆等迁到了昆明。

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曾迁到蒙自,这里被用做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女生宿舍。

1939年,日本侵略者轰炸蒙自,其屋顶被炸毁,后来就拆去了这一层。

现在,蒙自法租界旧址中保存完好并修复一新的还有哥胪士洋行。

它系一幢砖土木结构的法式两层楼房,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希腊人哥胪士兄弟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通商。

当时,这个洋行主要经营日用杂货和五金器材。

1911年11月,蒙自发生了劫抢银行和洋行的兵乱,洋行被毁坏,在法国人的极力庇护下,云南地方政府被迫赔款10万银元重修洋行。

后来,洋行在越南海防开设了总店,将蒙自的店设为分店,专门进口五金、百货、食品罐头,并向外出口蔬菜。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昆明的分店关闭,1940年蒙自洋行也关门大吉。

后来,洋行楼上的房间被用作西南联大的教授宿舍,陈岱孙、郑天挺、陈寅恪、闻一多等著名人士和教授都曾住在那里。

当时,法领事馆、法国东方汇里银行的蒙自分行等也设在这里。

在这个大院落的群体建筑中,一共有50多间大小房屋,其中一些被用作西南联大的两个学院的课堂。

现在洋行房屋的楼上,被设为西南联大校史和闻一多先生事迹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