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姚石羊古镇石羊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35公里白草岭下,古称白盐井,在历史上因盐业而兴盛。
弯曲的香河水从石羊古镇穿过,白草岭上有重叠的山峰和浓密山林,南北对峙的宝塔、整洁的街道与纯朴墩厚的民俗融为一体,使这里具有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古老的建筑石羊镇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制盐。
唐初,政府在此处置泸南县,后来改名为卤水县,属姚州管辖。
到了宋代,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四方商贾云集于此。
明末清初,石羊镇的盐业达到最盛,所产的盐可供附近20多个县的上百万人食用。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被改名为直隶提举司,1921年又改称盐丰县。
石羊镇就是盐丰县城所在地,当时的工商和市场都很繁荣。
现在石羊仍保留着许多当时用青石板铺成的人马驿道遗址,以及各种清晰可见的骡马蹄印。
现存的文物古迹主要有:孔庙、孔子铜像,古盐井、晒盐棚、封氏接井浮雕、风雨桥、古民居、古塔,部分古代的庵、寺等。
在众多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镇上的孔庙建筑群,以及庙内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孔子铜像。
石羊孔庙坐落在象岭山脚下,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后来历代都进行了增建。
孔庙占地面积6500多平方米,规模十分宏大,建筑格局是按古代宫殿的布置设计的,呈纵横对称排列。
它的中轴线上布置着主体建筑,两侧是一些附属建筑。
而且,所有的建筑都以大成殿为中心,两侧分布着东庑、西庑、乡贤祠、名宦祠、朱子阁、诵经阁、月拱桥、大理石壁画、石刻等。
整体布局匀称、结构严谨、气势宏伟。
主体建筑大成殿的顶部用黄、绿、蓝三色琉璃瓦进行覆盖,大殿的木柱用朱漆彩绘,门窗上还雕刻着各种花草,玲珑别致、栩栩如生,使整座建筑显得金碧辉煌。
大成殿的门上悬挂着康熙、乾隆和历代名人题写的斯民在兹、圣集大成、万世师表、与天地参等9块匾额。
大成殿正中有一个15米高的石台,供着我国最大的孔子铜坐像。
它铸造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历经9年完成,高23米,净重25吨。
铜像头戴琉璃玉冠,手执象牙朝笏,仪态威严地正面端坐于大成殿正中。
其铸造工艺之精美、体积之高大、形态之逼真,以及保存之完好,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据说:曾有人用绳子系于孔子铜像上,想把它拉倒毁坏。
结果铜像动摇起来,整个大殿也开始晃动。
这些人以为有神灵护佑,赶紧停止了对铜像的破坏,它才得以保存下来。
孔庙东西两庑内供有孔子的弟子和贤人共计172尊塑像,均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另外还有一块著名的封世节井浮雕,由6块大理石拼成,高22米、宽4米多。
其刻绘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画面上部是石羊赋,中部是石羊镇的风光,下部是清初名将张虎带兵攻打石羊的历史事件。
整个画中有80多个人物、28匹马,栩栩如生,因此这个浮雕也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清明上河图》。
孔庙所在的象岭山脚下,有始于汉盛于唐的古盐井,还有一座著名的龙女庙,庙里塑着穿着彝族麻布草裙的龙女。
据说:这个龙女是洞庭湖龙王的小女儿。
一天,她外出游玩,被路过的洱海龙王看到了。
洱海龙王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把她抓到洱海,威逼她和自己成亲,龙女誓死不从。
暴怒的洱海龙王就给了她300头羊,让她在深山里给自己放牧。
龙女赶着羊来到象岭山上,发现那里水干草枯,于是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清泉。
这里人们的吃水问题解决了,可还没有盐吃,龙女又去寻找盐。
后来,她看见羊总喜欢舔土吃,就抓起来尝了尝,发现土里有咸味。
龙女高兴极了,赶紧用手刨出了一个盐井,最后自己也累死了。
据说,龙女刨的这口盐井就是石羊镇的第一口盐井。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龙女发现水和盐井的功绩,为她建造了庙宇,并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在石羊镇的庙里举行庆祝活动。
此外,石羊镇还有天台高眺、文殊夕照、宝岫朝烟、香河夜月、象岭燕方、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等羊城八景,可以使人欣赏这里的山水景色。
幸运的话,还可以参加这里的民间集会,如龙女会、观音会、开井节、杨梅节、跑马会等。
十三、玉溪古瓷窑址玉溪古瓷窑遗址位于玉溪市州城东南2000米处的红塔山脚下的瓦窑村,是元末明初的民窑,遗址周围布满丘陵缓山和农田。
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瓦窑村发现了该窑址,并认定其分为古窑、平窑、下窑三部分,瓷片分布面积近19万平方米。
其中古窑的面积最大,约为15万平方米。
1983年1月13日,遗址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月,考古工作者对该古瓷窑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旧瓷片、残瓷器、残窑具等,重约4000多斤。
此外,还发现了两座龙窑,其中一座长29米,另一座长34米,两者均宽为2米左右,窑头低、窑尾高,呈顺坡向上爬之势,很像一条龙,因而被称为龙窑。
当时,古瓷窑中出土的物品有碗、盘、杯、碟、瓶、罐、盆、壶、钵等。
花纹制作方法有绘、刻、划、印、贴、捏等。
花纹样式也很多,主要为花草、兽、禽、鱼藻和房屋等。
出土瓷器共分为青釉瓷、黑釉瓷和青花瓷器三大类,其中青花瓷最多。
青釉瓷和黑釉瓷多为杯、盘、碗、钵、碟等,青花瓷器则主要为碗、盘。
青花分为素胎描绘青花罩釉和青釉印花加绘青花两种,纹饰多为鱼藻纹、团菊纹、鹿纹。
通过研究发现:玉溪古窑青花瓷器的纹饰和景德镇青花瓷比较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再加上受当地原料的影响,釉色整体偏黄。
玉溪古瓷窑的发现证明云南较早就开始生产青花瓷了,而且这些瓷器在造型、釉色、纹饰、窑具及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为研究云南元至明代瓷器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这里出土的瓷片还曾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物馆和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展出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